
大家好!
这两天无意间看到了office软件上的一处提示文案的bug,想借此和大家探讨一下软件界面上的提醒设计。
希望在设计时能够做到严谨再严谨,不放过任何细节,从而达到表达精准,并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这也是设计的底层思维。
一处界面提醒文案
笔者是正版Microsoft 365的深度用户,每年都是自费订阅的,其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我的文档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不能因盗版的原因带来各种潜在隐患。

今天在用word软件进行写作时,偶尔发现了一处界面文案的bug。确切地说,这个bug属于表达不严谨,没有考虑到更多场景,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歧义。
这是一个关于文档保存状态的文案提示,该文案提示是这样的结构:
“文档标题+保存状态”
“文档标题”我就不展开了,就是对于当前文档名称的重复,让用户知道自己正在编辑或阅读的是哪一篇文档。

我要重点说一下这里的“保存状态”。
当我们处在正常的编辑状态时,不会有任何保存状态的显示,该位置上只有文档标题的显示;
当我们完成编辑,并进行“保存”操作(点击“保存”按钮或按“Ctrl+S”)时,会在瞬间显示“正在保存”这一状态,然后切换至“已保存到这台电脑”。

这一文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告知用户,他之前所进行的“保存”操作是成功的,当前文档已成功实现了保存。
在该文案中,“正在保存”这一表述没有任何问题,而后一句表面上看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其实还是有可能会引起一定的误导或疑问,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答案在下文中揭晓。
解决方案
笔者是一位专业的文档工程师。在我的职业历程中,我参与过大量界面文案的优化工作,既接触过硬件产品的操作屏文案,也接触过各类软件系统界面文案等,可以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此外,我自己也在不断研究VUI(语音交互界面)的“语音文案”,这是未来人机交互的基础,国外很多企业已经将文档工程师纳入了语音文案的优化工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团队之一。
对于软件上的任何文案而言,文字表达本身就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和其应用场景、上下文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为精妙和精准的表达。
同时,由于界面空间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文案时,需要有一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心态,确保自己设计的文案不会包含太多文字,也不会超出框架限制,并尽可能提升使用者的阅读体验。

在过去的经历中,笔者不知有多少次遇到过需要缩减文字数量的情况,特别在英语界面中更为常见,有时候为了文字空间的考虑,不得不放弃原来更为精准的表达,改用一个表达效果略微欠缺的词。
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做中英文界面文案的设计时,不能简简单单地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其他目标语言),而是需要结合目标场景和目标语言地区的使用习惯,对目标语言进行重写,并彻底抛弃翻译,或任何“一一对应”的思维。
我们再回到本案例。

在本案例中,由于office系统的界面设计足够优秀,因此在这一文案上不需要过多考虑文字数量。
这里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用过就知道,这个文案其实是自适应显示的,文案长短可以根据实际显示的文字数量进行自适应调整,使其始终能够保持在一行之中。
下面就是我来揭晓答案的时刻了。

为什么说“已保存到这台电脑”这个表述是不严谨的呢,其实是因为其忽略了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场景。
比如,为了解决本地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笔者的所有office文档都是存储在网盘上,而非本地电脑上的。
日常的文档写作与更新也是直接通过网盘进行的。在这些操作完成之后,最终结果将会自动保存到网盘之中。

大家想一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已保存到这台电脑”这样的表述,是否就有问题了呢?
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而喻了。
因为对用户而言,他很清楚自己是通过网盘打开的,任何更新也都会反映在网盘中,如果用“已保存到这台电脑”之中,明显会引起用户的歧义。

典型的歧义可能是,我明明存储在网盘中的,怎么会提示我在本地电脑中呢,是不是我打开的文档有误,或者说我打开的是不是本地的同名文档?
这个时候,我们倒不如直接用一个最为简单的文案,比如“已保存”,或者“文档已保存”这样的表述,这样既不会引起歧义,又能使文案变得更为简洁,让用户一目了然。
这里我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即我们千万不能将产品的内部逻辑展现在面向用户的文案中,一方面用户不一定能理解,另一方面这对于用户而言是无用信息,用户并不会因为这些信息而获得体验上的提升。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从实现机制来看的话,“已保存到这台电脑”这样的表述勉强也能算是正确的。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从网盘中打开的文件其实是缓存在相应的C盘根目录下的,也可以算作是保存到这台电脑。

但是,这是需要用户知道的信息吗?
//
作者:Meta烟中雯城
我们来一起关注底层思维、管理理念和个人成长方面的话题,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看待事物的全新方式。
公号后台回复“01”,赠送首次关注礼,汇总了我们常用的一些网站工具链接。
回复“年终总结”,赠送一套华丽丽的年终总结模板。
回复“年度计划”,同样赠送一套华丽丽的年度计划模板。
关于如何做好年终总结和年度计划,以及这两者之间有哪些关联,可查找我之前的文章,相信一定能够给您带来无限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