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习惯会与人共存的,比如饮食。
我是北方人,从小面食长大。在老家,一日三餐面食占了一半。比如,中午或者晚上必须吃一餐面条,汤面或者捞面,剩下的半餐大多数是稀饭配馒头或者包子、花卷之类的。所以,面食在北方人的伙食里占有很大分量。
自小在乡间长大,对麦子从播种到收获,再到磨成面粉做成面食,摆上餐桌,这一道道的程序再熟悉不过。而且,因为是女孩子,会和面、做面条、做馒头等等凡事和面食有关的餐食都要会做,不然等到哪天出嫁会被婆家笑话娘家没教好,丢了脸面。讲起来,这是很丢人的事。
我对这些并不太抗拒,算是听话的孩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大部分也都会做。农忙时父母每到中午母亲会指派我回家做中午饭,可惜,我做的水平不高,不出色也不丢人,是吃过也就忘记的水平。
后来,离开家,像蒲公英一样被吹散在各地,这是大部分农村孩子走的路。在很多城市里流转,乡音改变,吃饭的口味也改变了,不挑食,胃很快适应各地餐食,与老家的联系慢慢淡化。活成了在异乡的异乡人。
一年年,寒来暑往,日子飞快流逝,就像昨天。自己做过的饭菜已不记得口味,但也想不起母亲做的饭菜口味,只是关于她的一些印象,还是深刻。
就在今晚,月亮高悬天空,细碎的月光洒在屋面的琉璃瓦上,反光中,就想到了故乡,和再也见不到的父母,心伤痛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