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100本书,为什么你做不到?

作者: 吴茜 | 来源:发表于2017-04-28 22:40 被阅读136次

在这个学习娱乐化的时代,朋友圈晒读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标榜“一年读100本书”的社群和个人现在并不少见。但这其中,有多少人做到了?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

哈哈,不得不说,这事我也干过,而且属于“做到了”的那帮人(注意:不是“真的做到了”),然而,当我尝试去追溯阅读痕迹时,发现

一切如同溪水过大石,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样的读书,除了感动自己,毫无意义。

一年读100本书,为什么你做不到?在问你,其实也在问我。

我尝试去寻找答案。李笑来老师曾经就“阅读速度”这一概念做了界定:

阅读速度 = 阅读理解速度

如果读书不求甚解,一昧追求速度,一年100本,即便做到了,也仅仅是给自己一个数字的交代,真正收获了多少,或许只有自己知道吧。

“如何提升阅读理解速度”成了我新的问题。最近这个问题,随着《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的阅读,答案渐显。(提示:前方烧脑 : P)

书中抛出了这样一个模型:


思考的最简单模型

环境:你正在读的书,或者是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总之就是一种外界刺激。

工作记忆:这是心理学家对记忆的其中一种类型的命名,我们的思考活动在这里发生。

长期记忆:你个人的知识库,储存你过往学习过且能回忆得起来的信息(其中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值得关注的是,处于长期记忆的信息一直是储存于意识之外的,只有当你使用它的时候,它才会进入到工作记忆通过意识呈现出来。

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我们用一个例子感受大脑的思考过程:

请问 8 × 7 = ?

我想你几乎会脱口而出:56。

我的问题便是环境刺激,你的意识(工作记忆)关注到了问题的存在,会迅速调用你个人知识库(长期记忆)里的相关信息(比如:九九乘法表、七八五十六)用以解决你当下面临的问题。

这个思考过程或许只有3秒不到的时间。

这就解释了,你在看一些信息密度小的书籍或文章时(比如:咪蒙),哪怕你的速度很快,也不影响你的理解。

是什么让思考变得困难、理解速度变慢?

随着书籍的信息密度增加,你的理解速度自然会相应慢下来。这点不难理解,但原因是什么?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请问 18 × 7 = ?

可能你的解题步骤是这样的:

1 工作记忆区中提问 8×7=?,从长期记忆提取“七八五十六”这个事实

2 工作记忆区中提问 1×7=?同时记住56的十位数是5,个位数是6,然后从长期记忆提取“一七得七”这个事实

3 工作记忆区中提问7+5=?,从长期记忆中提取“7+5=12”这个事实

4 工作记忆区中把12和刚刚在第二步记住的个位数是6,结合起来

5 得出答案:126

明显,这一次的题目要比上一题花的时间要多,为什么?

工作记忆空间有限,一旦空间拥挤,我们的思考就变得困难。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你工作记忆的“内存”不够。信息密度大的书籍往往一句话涵盖了很多要点,你会试着将它们储存在工作记忆中,尝试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但是要点太多,“内存”有限,你不可能同时记住,于是阅读理解速度便慢了下来。

如何提升你的理解速度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节省工作记忆的空间是关键。如何节省?长期记忆的储备或许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再来看看一个小实验。请你尝试尽可能多的记下以下字母表(要求:只读一遍,然后遮起来):

E G C R A T B H M V C R

你能记下几个?一般人不会超过7个。

现在我们再来试试看以下这个字母表(要求:只读一遍,然后遮起来)

GRE MBA HR CCTV

这一次,你能记下几个?或许你能全部记住。

实际上,以上的两个字母表涵盖的字母是一样,只是将字母重新组合起来,你记忆理解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力的空间大概是5±2个单位,如果超过这个容量,你的记忆就会变得困难,进而思考理解速度。对于第一个字母表来说,你需要记忆12个单位,而对于第二个字母表,因为你的长期记忆中已经储存了一些专有名词的英文简称,可以迅速调用组合,最后你其实仅需要记忆4个单位。

因此,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储备,是你提升阅读理解速度的关键因素。

学习阅读技巧,对阅读理解速度没有帮助?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点。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课程很多社群,都在组织阅读计划,通过教授如何跳读,如何拆书,如何做读书笔记,来提升阅读品质。这些课程有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课程的目标都是同一个目的:提高阅读技巧。

但是与长期记忆中背景知识的积累相比,对阅读理解速度的影响,不是一个量级的差距。

一个实验能够证明:

背景知识比阅读能力重要

这是一个考察“关于阅读技巧和背景知识,谁对阅读理解更重要”的实验。

研究表明:

1 背景知识一定的情况下,有阅读技巧的读者(即“好读者“),普遍会比没有阅读技巧的读者(即”差读者“)阅读理解能力要强

2 无论阅读技巧有无,有背景知识的读者,普遍比没有背景知识的读者阅读理解能力要强

3 有背景知识的差读者比无背景知识的好读者阅读理解能力要强

以下是人话:

当你没有一定背景知识积累时,无论是加快阅读速度还是提升阅读技巧,一年100本只会是徒劳无功。

总结

一年读100本书,不是你做不到,是你还没做到。秘密就在于你长期记忆中的信息储备。

当你的背景知识储备不够的时候,你的阅读理解速度是很难有质的飞跃的。与其把时间花在阅读技巧提升,或是盲目地追求阅读量上,不如,老老实实地慢读,不好高骛远,读匹配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注重过程,速度自然来。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这篇文章背后的一个小故事

在安猪老师(他是谁?自己 Google 一下吧)的学徒学习项目里,每位学徒需要完成一定量的教育书籍阅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就是其中一本。当时老师说,这属于科普书籍,读完最多2个小时。而事实是,我花了14个番茄。(郁闷的画面自己脑补吧~)

实践告诉我:别听那些大牛的,因为人家默认你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同样的道理,部分你读起来吃力的书籍,是因为,作者默认你有能力组合要点,因而省略了一些理解逻辑关系的必要信息。这么做的确有读者读不懂的风险,但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写下来,这样文章会变得无比冗长。

读者挑书,书也会挑读者。遇到很难读的书,如果不是非读不可,我会劝你延缓阅读。每个人的阅读启蒙阶段不同,阅读史也不一样,不要跟别人比速度,跟着自己的节奏去读书,这是真正学习者的最好体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年读100本书,为什么你做不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wa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