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国藩当年那个朋友圈中,彼此的日记是可以互相看的,而且能把自己阅读后的感想,直接写在别人的日记上。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不让外人知晓。可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让别人看,还让朋友们在上面加批注、谈感想,如同今天的“朋友圈”一样,可点赞,可评论。将“隐私”暴露于人前,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曾国藩手迹原稿影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
◆ 倭仁读过曾氏的日记 ◆
“敬”乃一种对人对事的恭肃态度,“敬”的反面就是“慢”。
对人怠慢是曾氏一个很突出的缺点,他的朋友们都看出来了。
◑ 朱熹曾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
曾氏深知“敬”的重要,他更提出一个“和”字来互补。
这个认识支配他的一生,成为他齐家治国的重要理念。晚年又亲笔书写“肃雍和鸣”四字,家人将它制成巨匾,悬挂于富厚堂内,世代奉为圭臬。
◑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的“肃雍和鸣”匾
这篇日记值得我们重视的还有倭仁在天头上的一句批语:“敬自和乐,勉强固不是敬,能常勉强亦好。”
✎ 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晚清大臣,理学家。
先来说说倭仁的这句话。在倭氏看来,“敬”更重要,“敬”也难以自觉做到,需要一段时期的强力逼迫,然后才可以达到内和外敬的圆通境地。这是对曾氏的委婉开导。
◑ 倭仁对曾国藩日记的批注
我们还可以从倭仁的批语中看出,曾氏的日记是在朋友圈中被传阅的。既然曾氏的日记朋友们能看到,那么朋友们的日记,曾氏也可以看到。
由此,我们可知,在曾氏当年那个朋友圈中,彼此的日记是互相看的,而且可以把自己阅后的意见直截写在别人的日记上。
须知他们是倡导诚、倡导敬的,是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坦露出来的。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种自修行为是多么的真诚!
✎ 曾国藩曾说:“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他把日记公开,通过亲朋好友的点评,是为了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