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的结束,很多人出现了“假期综合症状”:肠胃不适,血糖不稳,心烦意乱,精神萎靡……
一百多年前,曾国藩曾有一剂对症心烦意乱的“良方”。据《曾国藩日记》记载,每当“神浊不振”时,他会通过静坐的方式净虑去杂。如他所言,“静坐,思心正气顺”。儒道释三家都强调一个“静”字。由此可见"静"字功夫的紧要。
◑ 曾国藩手迹原稿影印
◆ 心烦意乱 静坐养心 ◆
日记说的是通过静坐来澄清昏浊事。静坐可以净虑去杂,让心安定下来,本是佛家、道家修行的重要途径。
三十二岁的曾氏正处于血气方刚的青春躁动期,外间的应酬繁忙,内心的欲望很多,要想安静的确不易。如何让静坐达到净虑的目的?他总结出“天地位,万物育”的六字体会。
所谓天地位,就是天地正位的意思,泛指大脑、四肢、五脏六腑各个器官都处于正常秩序之中。正常秩序就是自然状态,不必做作克制,更不要紧张霸蛮。
◑ 静以修身
所谓万物育,就是万物发育,也就是身体内的各种运行畅通无阻,生命处于一种蓬勃盎然的兴旺状态。如同朱熹所说“鱼跃于渊,活泼泼的”,又如曾氏后来所作的联语“养活一团春意思”,说的便都是“万物育”。这既是一种恒常境界,也是一种高尚境界。这样的静坐,方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