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代历史,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杨家将、狸猫换太子、岳飞抗金、文天祥等等精彩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随着近年来宋史研究的热潮兴起,我们还知道,宋代也是军事上积弱积贫、经济文化上却达到了中华文明巅峰的一个朝代。
但是,如果你想对这些故事快速建立一个清晰而连贯的了解,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前因后果,那么,你需要一本普及宋朝历史的书籍。这本书不能太过冗长难读,如《宋史》等正史古籍;也不能走娱乐路线,如各类戏说、演义。它必须是能够兼顾通俗性和专业性的,才能达到为普通大众普及历史的目的。
游彪,《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天地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就是为了达成这一使命而写就的一本书。作者游彪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在历史教学之余,作者以赵宋十八帝为主线,以真实历史为依据,面向大众读者写下了这一本普及历史常识的作品,特别适合于对宋朝历史一知半解,又想有个整体把握的读者。
一、读史贵在求真求细
随着电视、网络的发展,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的历史知识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强势媒体,特别是古装剧。然而,人们从这些电视剧、戏曲等媒介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与历史本身是存在相当大距离的。
以宋朝为例,很多古装剧中称呼皇帝为“陛下”“皇上”,而皇帝称呼臣子为“爱卿”。但至少在宋代口语中,臣子通常称呼皇帝为“官家”,而“爱卿”在很多场合里是称呼妓女的。又比如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也有很多是后人杜撰的内容,并不符合历史事实(p28)。
这种状况需要有所改变。作者认为,历史研究不应该是庙堂之上的学问,历史研究应该是让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常识,学者有义务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史料、实物资料、出土材料的限制,我们很难知晓历史上很多事情的真相,而今人又喜欢“大概其”地做研究,鲜有精益求精地钻研古代文献的基本史料。
因此,作者认为,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事实本身,通过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的分析综合,尽可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普及历史的目的。
二、赵宋十八帝王的集体画像
在《赵宋》一书中,作者以宋朝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及其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串联起宋朝从开国的陈桥兵变到亡国的崖山之战之间三百年历史风云。同时,作者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十八帝的生命历程,以及他们在关键历史事件面前的命运抉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血有肉的赵宋十八帝王集体画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宋的政局演变。
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出生将门,年轻时游历四方,凭借战功,在后周政权里崭露头角,从普通士兵做到将军,官至节度使,深得后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的信赖。随着在军中逐渐掌权,赵匡胤一边网罗人才,一边设法除去同样握有兵权的两大政敌,并在周世宗去世后次年的显德七年(960),趁着主少国疑,发动陈桥兵变,逼迫8岁的周恭帝逊位,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天下,代周建宋。
黄袍加身后的宋太祖,深知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权势过大的弊病。为了巩固帝位,防止部下的骄兵悍将效仿陈桥兵变,他没有采用历史上常见的屠杀功臣的做法,而是巧妙地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酒酣之时,以一句“纵使诸位无异心,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剥夺了禁军将领们手中的兵权,并如法炮制,解除了几位节度使的兵权,以此基本上解决了藩镇割据这一长期威胁中央政权的大难题,可见宋太祖政治上御人之术的高明。
然而,过分削夺武将兵权也带来极其不利的后果,即在客观上造成了往后赵宋一朝武事不振,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影响相当深远,这却是宋太祖所始料不及的。
三、“平庸之主”如何缔造盛极之世?
纵览赵宋三百年的帝王史,除了帝国开创初期的太祖、太宗两朝,守成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宋朝的皇帝们都不得不面对日渐严重的内忧外患。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在几十年之后各种弊端渐渐显露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百姓生活困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西夏等国在边境虎视眈眈。
面对内忧困扰的形势,变革势在必行。所幸的是,积贫积弱的宋朝,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王安石等人在仁宗、英宗、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变革。
其中,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是对于宋朝国运至关重要的一次变革。少年时代就心怀壮志的神宗,看到国家衰弱不振,对太祖、太宗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于是,继位之后的神宗,立即力排众议,重用志同道合的改革派代表人物王安石,开始了一场两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在王安石的主持下,相继出台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多项新法,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新法的实行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宋王朝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军队战斗力也明显提高。
然而,正如赵匡胤削夺武将兵权造成武事不振一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变法也产生了很坏的负面影响。新法触动了宗室、外戚的切身利益,招致守旧派的强烈不满,引发了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大臣之间异常激烈而残酷的党争,让北宋政治走入了一个歧途,鼎鼎大名的苏轼就是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倾尽宋神宗一生心血的新法,一度在神宗之后的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被暂时废除,直到宋徽宗时代,各项改革措施才得以恢复,很多措施一直到南宋还在继续执行。
一部《赵宋》,十八位帝王画像,说尽了三百年宋史的内政外交,这里有宋帝的个性分析,也有激烈的宫廷争斗,环环相扣,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一个王朝的兴衰嬗变,也渐次清晰。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