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是武汉人,最近看了《万箭穿心》这部电影后极力推荐我也看看,想要和我交流一下观影心得。我上网一查,发现是由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顿时兴致更浓。
印象中第一次接触方方这个名字,是因为高中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有提到,“武汉女作家中有两块金字招牌,池莉和方方”。
方方1974年高中毕业,曾当过四年装卸工人,后来恢复高考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汉正街的车水马龙,以及依附于这条街而讨生活的档口主、黑社会和扁担们或富足或危险或清苦的生活,方方在四年的装卸生涯中必定深有感触。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方方的笔下融合着她对人生的体验、观察及感悟,写出来的故事自然分外真实,角色塑造也饱满鲜活。
于是,我们在影片里看到嚣张跋扈却又坚韧无比的李宝莉、老实善良却又懦弱可怜的马学武、生活富足却又凄苦孤独的小景,还有命途多舛的何嫂子、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建建……
《万箭穿心》的故事发生在武汉,讲的是汉正街小市民的生活。女主人公李宝莉和丈夫马学武因闹离婚而僵持,怀疑丈夫出轨,于是跟踪丈夫和情人到小旅馆并举报他们卖淫嫖娼。婚姻勉强保住,但丈夫因行为不检点从主任下放为车间普工,在得知自己将要下岗的当天跳江自杀,李宝莉为了养活一家人,做了街上罕见的女“扁担”(扁担,是对批发市场上凭一条扁担做挑夫讨生活的人的称呼,因体力繁重,多为男性)。辛辛苦苦十年,儿子却因为父亲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和她形同陌路,考上大学后坚决要和她断绝关系。
这个故事里的人物之间充满了各种冲突,故事高潮一波接一波。夫妻嫌隙、丈夫出轨、婆媳对立、丧偶单亲、母子决裂,几乎集结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家庭矛盾。
生活中也许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这样生死攸关的尖锐矛盾,但大抵都有类似的问题。如果你以为它只是一出狗血的家庭伦理剧,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没有为争吵而争吵,为冲突而冲突,剧情源于生活,人物基于现实,演员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让人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首先,角色塑造上,以女主角为例,影片处理得十分立体。
形象上,李宝莉一出场亮相,就是典型的汉正街做小买卖女人的干练、麻利,随便一个发夹在脑后将头发挽起,脸颊旁还碎着两缕头发,肩膀上斜跨一个包,走路风风火火,仿佛随时随地可以跟你讨价还价做起生意来。
性格上,她是一个蛮横强势、得理不饶人的女人。因为工人坐地起价,她二话不说当场开骂;进到新房,埋怨工人弄脏地板立马让他们脱鞋,就地用抹布擦了起来;安置好家具,丈夫想给工人递烟和饮料,她立马冲进来截下,当着众人面劈头盖脸骂了丈夫一顿;被工人在丈夫面前说了闲话,她一边骂着“个婊子养的”,一边追赶到电梯,甚至将脏抹布扔在刚闭合的电梯门上,泼辣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细节处理上,影片开头,男女主人在家里的地位就高下立见。
女主人和搬家工人因坐地起价争吵得十分激烈,抬头向楼上丈夫求援,而男主人在楼上听到争吵从窗口探出头来,马上又缩了回去;家具全部打理装车后,坐副驾驶随车走的是女主人,男主人则骑着自行车载着儿子跟在后头,看到女主人从车窗探头跟他打招呼,男主人头不自主往下缩,眼神也比较躲闪;甚至影片开头第一个镜头,小两口睡在床上,也是女主人主动求欢……
影片用一场搬家,就将一个女强男弱的家庭展现在观众面前,即使没结婚的人也能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父母或者身边夫妻的影子,代入感很强。有了代入感就好办了,接下来,影片慢慢地将这个家庭的伤口撕开给观众看,引发观众对角色命运的关注和对自身的反思。
看完影片,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报复式婚姻必定是不幸的,这种不幸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危及到下一代。
李宝莉事事掌控主导权,在外人面前不顾及丈夫面子当众指责,在老母亲无依无靠时不愿接纳冷眼相待,让其没有丝毫尊严,于是在搬新家当晚,丈夫忍无可忍提出离婚,给了她第一个反击。
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作为男人的尊严,丈夫出轨了女同事,李宝莉选择了报警,将丈夫绑在自己身边,维系婚姻,但也不忘时不时地揶揄他,这是她的回击。
丈夫因为不正当男女关系被举报而降了职,最后还因为这个被列入下岗名单,这些就是事态不受控制带来的连锁反应,而了解到事情真相的丈夫,心灰意冷选择跳江自尽,甚至遗书上未提及李宝莉半句,未尝不是用死来进行最决绝的报复。
丈夫的死,给李宝莉带来的是双重灾难,一方面她一个女人家得出卖苦力撑起一整个家,另一方面儿子小宝认为是她的蛮横无理让自己失去了父亲,一直对她十分冷淡。报复到了这里依旧没有停止,在高考中状元、李宝莉最开心的时候,小宝提出要和她断绝母子关系,让其离开。
同床异梦的夫妻勉强维系破碎的婚姻,不仅给双方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也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对婚姻有着本能的恐惧。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他们经历过太多父母的冷战与争吵,并深受其害。
他们有自己希冀的理想家庭生活,可因为现实生活的模板缺失,他们不懂得怎么去爱,要么沿袭了父辈的生活方式,要么矫枉过正,最后很可能将上一辈不幸的婚姻又复制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影片最后宝莉想通了选择离开,看似有了不错的结局,但如果影片继续,小宝是否又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第二,在挫折面前,男人其实并不比女人坚强。
李宝莉身上有着鄂女典型的争强好胜、敢闯敢拼。遇到问题,想办法去应对,遇到困难,死不认输。
丈夫在搬到新房的当晚突然提出离婚,弄得兴高采烈的她莫名其妙,她先是冷战,后是讨好,接下来又搬出儿子来调和,最后发现丈夫出轨,震惊、气愤、委屈、羞辱之余当机立断,打电话举报丈夫嫖娼,利用他的歉疚心,也要维持自己的婚姻。
丈夫死后,因为丈夫遗书里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自己,她坚决不肯为他掉眼泪,也不肯对生活投降,出卖体力当扁担,辛辛苦苦十年,其间即使忍受着儿子对自己的敌意和漠视,也依旧咬牙坚持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丈夫马学武,一个本质上懦弱、喜欢逃避问题和责任的人。遇到工人坐地起价,他不善应对,佯装不知;在知道是妻子报警举报自己并被通知下岗的当天,选择了跳江自杀,嘱托老母亲替自己抚养孩子。如果李宝莉是一个自私透顶的人,那么奶奶和小宝要怎么生活下去?
男人往往在家庭生活里当甩手掌柜,于是妻子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中变得歇斯底里,但往往这种生活的琐碎却给了女人无比强大的抗压力,面对生活的巨大打击,也能含泪撑下去。而男人,则往往在他们所唾弃的鸡毛蒜皮面前手足无措,只会选择无视或者逃避。
第三,人生就是从满怀期许到万箭穿心,从想不明白到想通了。
李宝莉想不明白,马学武在搬新家那么高兴的日子居然要和自己离婚。她也想不明白,就因为下岗,自己可以去档口卖袜子,而马学武却选择了跳江自杀。后来她更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儿子小宝却和她不亲,还要和她断绝母子关系。
她放弃那么多追求者选择马学武,他本来应该对自己好的,像在母亲面前承诺的那样,照顾自己一辈子;她为着儿子能好好上学读书成才,一根扁担风雨无阻地奔波在汉正街上,本以为慢慢地熬出来,儿子高考成功后,她最终应该是可以享福的。
她想不明白,自己虽然没文化,但心是好的,为什么就这么命不好。当她反问自己,如果当初答应离婚了,是不是结局不一样,马学武的母亲也不能给她答案。
当在江边看到高考后喜笑颜开、跟自己儿子一般年纪的孩子们嬉闹着燃放烟花时,她释然了。生活虽然揪心,但是日子依旧得过下去,最后只能选择跟世界和解,跟自己和解,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
生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一个节点出错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纠缠不清,最后你也难以理清到底一开始是哪里出了问题。很多事情不是用情理就可以讲明白的,这就是为什么懂得的道理很多,我们却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万箭穿心说的是风水,其实也是命理。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大人物尚且有华美的袍,而小人物则只有勉强可以遮羞的破布。生活中,大多数人只能选择穿着破布继续与命运抗争,万般滋味杂陈在心头,无异于万箭穿心,但想穿了,也就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