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回到家乡作《大风歌》。
N多年后,元代睢景臣作《高祖还乡》。这本来是讽刺元代的社会情况的。但以刘邦为例,嘲讽刘邦装腔作势,当初的刘三,如今叫做高祖。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是拿小民们的眼光看问题的,用小民们的要求去要求政治家,不合适。
刘邦在乡里耍无赖,最后他却做了皇帝,乡里不耍无赖的,却仍旧原地踏步,守着一亩三分地,没有改变。
刘邦和项羽作战时,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要煮了刘邦他爹,刘邦不吃这一套,说,我当初和你约定为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煮的话,那给我也分一杯羹。
两军列阵,项羽又对刘邦说,我们决斗定输赢吧,不关其他人的事。意思是我们单挑。这就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刘邦的短处来比较了。
《项羽本纪》开头就说了,项羽力能扛鼎,此时项羽正值壮年,刘邦已经五十多岁了,如何单挑?
小学课本里也说了,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所以刘邦说,我宁斗智,不愿斗力。言下之意是我也不和你斗智,我选择群殴。
这个场景,和电视剧《封神榜》有些像。在这个电视剧里,两军摆开阵势,却从不作战,双方派出神仙单挑(斗法),斗法之前,先寒暄一阵,互通姓名背景,道声久仰,于是开打,输了的一方就带领士兵撤退。赢了的一方也不追赶,胜利回朝。
有时候在想,那带领的士兵的作用在哪?难道都是看戏的吃瓜群众?估计下次作战的时候,能猜测得到士兵间的谈话:
甲:兄弟,听说又要打仗了,
乙:是啊。
甲:走,兄弟,你带上小板凳,我带上花生和瓜子。
乙:好。
二
楚汉订立条约,以鸿沟为界,双方都要撤兵时,张良陈平以为养虎遗患,不能放走项羽,刘邦听了两人的建议,不遵守签订的条约,转而攻打楚军,所以项羽才有了四面楚歌的悲剧。
刘邦不遵守条约,攻打楚军,和二战时期德国撕毁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一个性质,只不过刘邦成功了,德国失败了。
位置决定脑袋。在政治军事领域,谁跟你讲仁义道德?政治军事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有句话叫兵不厌诈。
那谁讲仁义道德?答曰市井小民。
国家间也没有谁对谁错,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三
春秋时期,宋国某国君,在敌人渡河至一半时,底下的兄弟们建议,趁敌军还未完全渡过河,抓紧时间攻打他们。可此国君不听,认为在此时攻打对方是不仁义的,等到敌军全部渡河完毕,他才下令进攻。结果战败,自己也受了伤,他还说虽然打败了,但是他讲了仁义啊。
你是讲了仁义,但自己损失了多少士兵,多少装备粮草?一场战争失败了,就有亡国的危险,国家人民重要还是仁义重要?
处在哪个身份位置,就有哪个身份位置遵守的规则。
国家间以国家利益为准则,用普通平民的眼光和规则去要求政治家,不太合适。
李世民还杀了自己的亲哥呢,也没见谁去骂他手足相残,反而一提起他,给他竖大拇指,称他是明君。
周围要是谁杀了自己的亲哥,大家怎么看他?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杀了当初一起打拼的兄弟。不是他不是不讲仁义道德,而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身份,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
慈不掌兵,义不行贾。带兵打仗,不讲仁慈,做生意,不讲义气。
但是就有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不同位置的人。于是就会有人去质问一位将军,你带兵打仗为何那么残酷?为什么不仁慈一些?或者去质问一位商人,你做生意为什么那么斤斤计较?为什么不讲点义气?
这应该是圣母婊或者道德婊的逻辑。等他们是一位商人或者将军的时候,他们就不这样想了。
说白了,还是位置和身份决定规则。
四
在古代,对于升斗小民,则要遵守仁义道德。仁义道德是对小民们量身制定的。
汉代贾谊说,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仁义恩厚,就是麦芒,要时常扎着小民们的屁股,要他们遵守规则,如果不遵守,就要用斧头来收拾你了,这就是权势法治。
古代好多吃瓜群众搞不懂这个道理,仁义道德明明是君主规范你的,你却反过来用仁义道德与法制去要求封建君主。
你是想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也许有人会问,你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都不以身作则,凭什么让我们遵守?
有遵守的例子啊,曹操割发代首了解一下?
太子犯法了,把衣服脱下来抽几鞭子就算是惩罚了。不然呢,你还要怎么做?
你还要我怎样,要怎样……
也有讲仁义道德的政治人物,比如项羽的手下项伯,也是因为与张良有过个人的义气,半夜里跑去刘邦的军营通风报信。可以说他是一个奸细了。这对于项羽集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关羽,义气用错了地方,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对于蜀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完全不讲仁义道德的,做的过火的,当推三国吕布,众人称他为三姓家奴,所以最后大家形成默契——此人留不得,还是送他上路比较好。
所以这个度不好把握,什么时候讲仁义道德,什么时候不讲,还是得因地制宜,把握好尺度。
比如刘邦在鸿门宴,借口上厕所出去了,完了走的时候,还想要按照礼节进去给项羽告辞,樊哙拦住了他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啊,您再进去可就出不来了,还想着告辞?这会赶紧跑吧。于是刘邦赶快趁小路回到了自己的军营。
碰到生死攸关的大事,还讲什么仁义道德?
四
总会看见有人怒不可遏的骂历史上有的皇帝,骂一些政治家,说他们卑鄙无耻,不讲道义。也有骂一些国家的,说这些国家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不讲规矩。
不在那个位置,却用自己所处的层面的那套规则去衡量与自己不在同一层面上的人?这标准首先就错了。
好比一条狗,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狼,它咄咄逼人的质问狼,我们身高体重差不多,长的也相似,我既吃肉也吃屎,可你为什么只吃肉,不吃屎?
狼该怎么回答?
狗之所以到不了狼的层次,也许是他一直在吃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