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文成〈正蒙〉日记144。2020-11-29》

《金文成〈正蒙〉日记144。2020-11-29》

作者: 金吾生 | 来源:发表于2020-11-29 22:01 被阅读0次

《金文成〈正蒙〉日记144。2020-11-29》

今天是庚子丁亥丙子,十月十五,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今日下元节。

三十篇5【七十与天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

    船山讲解说,横渠此句,讲的是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反映出"穷理尽性之熟",即,探究的功夫用到极致"与天合徳"。船山进一步认为,但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渲染这一点,须贯通来看:从"十有五志于学"到"七十",既是岁月的行迹,也是成德的轨迹——然后可见"其所自成"的线索——"执礼精义为上达之本"。

    船山说,礼,是器。"尽其用者之谓器"。义,是"器与道相为体用之实也"。从礼与器的关系来看,礼是相对纯粹的用,义则是判断环节。义的判断虽然是由个人做出的,却不是全然主观的判断,因为"器与道相为体用",所以是"实"。

    实与真,本义是相通的。我们常见古文释诂时说:"真,实也";"实,真也"。也就是说,义的判断,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意义上的事实判断或者主观判断,而是特指具有超越这些有限性的真实判断,具有不同凡响的真理性——"俟百世之圣人而无疑","质之于天地鬼神而无疑"。

    这是如何得出的呢?

    船山说:"形而上之道丽于器之中,则即器以精其义,万事万物无不会通于至诚之变化,故曰‘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形,指形色。

    丽,是离卦,火的特性,有光有热,代表文明。

    这句稍难一些。我们通常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视为静态的陈述句,把"上、下"视为类似于物理空间中高下意义上的两种领域,对此,柯小刚老师有不同的解释,他说,"而"字是动词,"形而上"、"形而下"不是方位句,而是反映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句是对形与道与器之间往复运动的描述。

    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巜说卦传》这一段的全文可知。平时我们只截这两句,所以容易被误导。全句通读可知。

    这样的解释有什么意义呢?我的理解是,其意义在于从对象化地理解道、器的现代性立场,回归到"行"本身,从而摆脱"迹"的幻象。

    这就像我们的思维一样。

    思维方式本来是逻辑的而不是脚手架而已。"逻辑的",意在强调并非依附于物的自在自为的超越性——但不是创世般主宰性质的超越性。若非如此,我们不能很好地区分随物而兴的情感与"心思"的关系,意味着从理论上就已经放弃人的超越与把握,使得"心"沦为"情"的反应容器,失去自主的能力。

    李旭老师讲解说,船山对心、情、景,三者结构与关系值得留心体察。

    我的理解是,心的自主能力本来是"逻辑的"真理。当心的能力不足以自主时,则降为触景生情的即情即感,一触即发的应激反应。

    对此,船山在《论采薇》中提出"天下广心",值得细细体会。这就引出"如何广"的问题,这也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为什么孔子说"下学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因为"天之为德,不显于形色而成形色",那么"下学上达"是不是孤傲的呢?不是。因为,虽然以存神为至,但"不舍形色以尽其诚"。

    心自主,则情随心,然后随心所欲。如若不然,则欲动情胜,心无力,何谈自主。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张载集》张载著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著

《诗集传》朱熹著

《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撰

《诗广传》王夫之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文成〈正蒙〉日记144。2020-11-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bk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