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免比较
相信很多小时候的回忆有很多,其中快乐大本营应该是回忆之一。
最近刚好看了一期,最明显的就是常驻的嘉宾是张雨绮。
很多的文章都提到了这点就是代谢娜班的张雨绮,不仅没让收视率下降,反而一度飙升到综艺版的第一,张雨绮的节目形象特别讨喜。
直观的感受是,张雨绮有自己风格,但是多优秀倒也没有。
毕竟是新人主持,观众不是太苛责,只要能让大家轻松开心、气氛活跃,配合将流程推下去就好了。
人的常规反应就是对比,她和谢娜不可避免的来做比较。
都认为谢娜主持了二十一的节目,一夕之间就被张雨绮取代等的说法。
无论是谁,都难免被比较,面对这种对比对谢娜都是负面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专业与否的提现
专业可能是谢娜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
其实在台上谢娜很努力,拼命搞笑,真没几个人能做到,浮夸搞怪未必付钱,在娱乐节目,这甚至是加分项。
她的基本功一言难尽。
可以说是同类型的小s的评价就没有那么苛责,哪怕她在节目中更夸张。职业水平没有拉跨。
就像把焦点放在嘉宾上。
该表现,大大方方表现,到嘉宾发言,小s不会抢风头,耐心听完,给足够展示的空间。在谢娜快本里面,焦点则是放到了自己身上,用力过猛吸引目光,嘉宾变成了陪衬。
就像控制流程,其他人的默契合作。
小s、蔡康永一冷一热配合让人如沐春风,她的问题尖锐,但不至于让场面尴尬或者冷场,在蔡康永说话不会抢话,显得张弛有度。
谢娜呢?经常不按照台本走。
两次跨年晚会的失误,其他主持人说话时不断抢话,何炅不得碰手臂给暗示,还是没用。
其他主持人在主持的时候,谢娜在旁边自顾自地喊哇,好美的烟花。连观众有些看不下去了。
还比如说,同理心。嘉宾在动容处忍不住哽咽落泪,作为主持人,不合时宜的突然大笑起来。
女嘉宾在台上扮演角色,谢娜没有考量女生穿短裙,一把拉得她跪坐地上,差点走光,旁边的男生看到赶紧脱下外套给女生遮住膝盖。
风格另外说,但是在职场上没有专业打底,必然会受到外界的质疑。
这样的道理不难理解。
常常看到演员,演技不过关,那别管他一年演多少戏,多少代言,多少热搜,大家对她的印象都是流量明星。
三、单一归因不可取
张雨绮顶替谢娜后,节目一度上升至第一名,顺理成章说张雨绮是快乐女王。
这样就有点单一归因了。
节目的改变可不单单是换了主持人而已。单说主持人方面。
张雨绮有时候在节目卖力的活跃气氛,节奏和音量没把控好,声音过大,导演多次闭麦。
节目的表现,一半是主持人和嘉宾,一半是导演和后期,可能后者的影响力更大。
远不是换了个主持,收视率就会火箭般的往上升这样简单了。
我们常看到的表面的原因就变成了我们唯一的原因。
远远不是换了个代班主持,收视率就嗖嗖上升这么简单。
是的,我们常常会将某种原因,或是那些容易被看到的原因,当做唯一原因。
日常中有人想加工资,提了没过,回想自己和某位领导冲突,拍下脑袋,肯you有谁在针对我?太阴谋论了。
有人副业做不起,无比沮丧的认为副业根本赚不到钱,网络上说的都有骗人的。
说简单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想看的。
万一这件事与自己有关的时候,产生了自利性归因偏差,坏的结果是别人导致的,好的结果利于自己的一面归功于自己。而且越想,越觉得就是这样。
四、没有什么不可替代
很多人强调这件事说:没人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更贴合我们生活的说法是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重要。
1、不给领导发现替代你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自己很重要,项目到了关键时刻、团队最缺人的时候,突然提加薪,不然走人。
这个方法是有点用的。
有人提薪成功了,但是损人利己,给人留下的糟糕印象,因此哪怕提薪成功,领导会戒备你,找人取代你的位置。
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重要。
2、不要埋头苦干
这是另一个极端,认为没了自己啥事都成不了,于是所有事都巨细无遗插一脚。
朋友做运动鞋生意,线下店。网店做事亲力亲为,
这是另外一个常见的极端。认为没了自己啥事都成不了,于是所有工作都要事无巨细地插一脚。从签约、PS、明明招人,可忙碌不赠反减,到半夜才能回家。
朋友是能吃苦的人,但是过于依赖自己的能力。
总觉自己是老板,细节都不能放过,不然这个小公司就完蛋,但是他忽视了一家公司如果经营的好坏都押在老板身上,是风险极高的事情。
老板好,公司才好,万一身体有啥不适,那公司是不是就垮了?
巴菲特说过投资时,要找傻子也能挣钱的公司。
体系的稳定,比一个人厉害要靠谱得多。
现在很多人说要锻炼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其实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专业度、还有一定的跨界技能、学习力、性格还不错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会有他的立足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