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的南巡中,面临两个问题:这个河道是谁堵上的?前面明明走的时候没堵上,这里为什么被堵上?乾隆的这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当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不要问怎么去做,你首先要问为什么做,乾隆也准备到一线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但我们发觉一个细节,乾隆让纪晓岚同去。为什么安排纪晓岚同去?这里就包含着我们说的“既要学会用人,又要学会监督”。
我们看在整个过程中,纪晓岚所了解的情况:普道昭这么努力这么好,这么多年不要薪水,甚至连轿夫都请不起,他的这些亲戚替他做事不要钱,免费抬轿子。纪晓岚了解的情况,就像我们说的反腐反出了一个好干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纪晓岚错过的细节。聪明智慧如纪晓岚,所看到的也只是普道昭让他看到的。
图片
这说明什么?眼见的都未必是事实。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觉得自己对了,我们看到的是事实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可能不是事实?是否记得孔老夫子教我们的眼见都未必是实?我们说生命中最大的智慧是矛盾,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永远保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永远保持着怀疑,但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里找到合一的行动。
多数人看待事情的时候,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他是带着自我的一个主观情绪,带着自己的情绪色彩,对一个事情做出一个判断和评价。最关键的是,一个人总会因为自己的情绪使然,而模糊了事物的本质,而刚好事物本身,又存在着多个层面,多个角度,需要从客观全局的角度去观察。那么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当你不懂得转换角度,不懂得用辩证性思维去客观观察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陷入其中一个片面,而无法自拔。深陷于其中,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这种人会因为自己错误的执念,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一个思维的固化,这就叫做不懂得变通,不懂得从辩证性角度,去看待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