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饭先生唐国明:那些如白雾浮现在茅坪土桥青石板路上的往事
没有出山外时,我的世界只有山里那么大,去了远方才发现世界是那么无边无际。
我记得先时茅坪镇不叫茅坪镇,叫土桥乡,有一个叫茅坪堡的地方属于它管辖。政府所在地在如今的土桥村爱民山脚下。后来撤乡并镇,叫茅坪镇,其政府办公地迁到离以前料站不远的山脚下。
我12岁出山里去读高小时,进入的小学先叫土桥中心完小,后又改为茅坪镇中心小学。读完小学进入初中读的又是茅坪镇初级中学。茅坪镇中心小学与茅坪镇初级中学就在土桥村边的一个土丘陵上,是并列在一条线上一前一后的红砖房,与坐落在另一座山尖下的城步六中只隔了土桥村一大沟的青砖瓦房。六中的铃声一响就传到了这边,这边的铃声一响就传到了那边。
从土桥村到金塔村都住有唐姓人家,其院门上或用红纸写着、或用石头或木头雕刻着“桐封第”三字,相传我们这一族唐姓的太祖公是从广西全州逃难来的时候,路遇高人,告诉他见到铜锣的地方就是他的安家处。结果他跑到这个叫土桥的地方正遇大雨,在路亭躲雨的时候,见到手拿铜锣来躲雨的人,于是在此开荒破土,繁衍出一个家族来。
据说太祖公归土在还没落气时,人抬着去葬位于如今大古村一个叫九龙塘的帝王地,没想到抬到一条溪边,有人的草鞋掉到溪里开始打架,人都看草鞋打架这个稀奇事不前行了,结果太祖公在此落气,所以后人叫这溪为“送气江”,现在叫宋溪江。太祖公就埋在了这个叫宋溪江的地方,也就是在一条路过桐龙至大古去新宁,一条林道过我村里的水米底,上风挡凹的岔路口;走林道过石拱桥后不远的林道边有一个摆满了廊柱石墩的大土坪上就是太祖公墓。据说其墓在墓穴中是用四个金钩吊着。也许是因为这个传说,在盗墓成风的那个年月,其墓被盗贼光顾过。
记得我每次周末放学回山里,有时不从桐龙村那边走公路,走这边的林道时,一过太祖公墓前,看看那些荒弃在那里精雕细刻的石柱墩,我能想象得出这片建筑的辉煌气势,与子子孙孙举行祭奠仪式的热闹。听大人说这祖庙在文革时期的烈火中被造反派拆了。每次从此过时,眼前总浮现出《红楼梦》里贾府被抄家的画面。
我每次从山里出发,走山过水,从爱民山那几个传说为龙角的尖角石头穿过,进入土桥村开在爱民山这边的大门,进入两边排列整齐的青砖与木结构的民居。当年我就好奇,这民居两头与屋后三墙是青砖,只有正门与其他处都是杉木。多年后我才明白,这是为了防火。一是自家烧起来着火了烧不到邻居,二是邻居家着火了,也烧不过来。有时,我更奇怪的是他们怎么喜欢这么扎堆地一个大族居在一块,离田园远得有点离谱,而不像我们山里,房屋都是建在自家田园的中央,方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这里几乎一条青石街走过去,全都姓唐。每一条青石街都与井相连,与井相连的是一条通向村外的大排水沟;一下雨,小排水沟的水全流向大排水沟,一条青石街被脚踩得光光的石子发出清亮亮的光,大排水沟里的浊水汹涌着向村外流去。
我每次天没亮从山里出发,赶到这里,走过这条铺满石头的青石街,街上的石头被整条街去井里挑水的水桶晃出的水洗得清透发亮,加上从街边每户人家飘出的菜香味一氤氲,与夹杂的吵闹声,与沿街买豆腐人的吆喝声,再迎面走来一个或几个红衣绿裙赶去上班的姑娘与上学的学生,整条街一下就会五颜六色五味杂陈起来。
一年四季,一大清早,整个村里,只要天晴,其青砖黑瓦就会弥漫在白雾之中,走在大街上几乎三尺之外难以看清人。而村之外,青砖黑瓦的白雾之上,却是青天瑶瑶,而唯有村子被笼罩在浓浓的白雾之中,然后随太阳的升起才一点点散去,把青砖黑瓦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中。
在村里的青石街上,有一家裁缝铺,我同班一个女同学家开的。有一次上早自习课时,忽见教室门口站了一个头戴着蝴蝶结着红色上衣的女子,在晨雾里慢慢浮现出来,放眼望去,顿觉口齿流香。没想到她是来找我那女同学再找我,给我送我人生第一次自己勤劳所得自己花钱缝制的衣服的。她对我微微浮笑,然后就递给我一袋子衣服,就在晨雾中走了。我那女同学说,那是她二姐,我说,我还真以为哪里来了个仙女。那女同学说:“我大姐二姐都是仙女,只有我……”我便朝她嘻嘻笑道:“你还只12岁,没长大。”
日后,我总带着一伙人一从青石街走过裁缝铺时,眼忍不住往里看,一看到女同学的二姐在时,就厚着脸皮,胆大包天地跟女同学的母亲说我是她女儿的同学,也姓唐。女同学母亲见我身后跟着的一帮人,就说:“得好好念书,看你这相貌,就是一个出息大的人。”女同学的二姐接过话说:“肯定的,初见你的样子,谁也不相信你是从山里来的,还以为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大户书香人家里的公子。”
多年后,这位女同学的二姐去了政府部门,一次下乡到山里来了,在我家住了一晚。因为她负责青年的工作,与我妹妹也很熟。我那时正是个文学青年,她与我聊文学聊了很久,看了我当时写得并不怎样的诗歌散文。有一次,我去土桥有事,从那条青石街走过,突觉口渴,去井里喝水时,遇到她在洗衣服。她见我,衣服也没洗完的端着洗衣盆带我去她家里,忙着做饭给我吃。我女同学那天不见在家,那次她送我走出了土桥村爱民山的大门,帮我叫了部去茅坪镇街上的车才离开。我也从此心怀梦想,远远离开了故乡。
后来从妹妹的来信中,得知她与我妹妹一遇见时就问起我。又过了多年,我那风水先生的父亲,去土桥看风水,遇到她时,她跟我父亲又问起我。
以后我每次打开《红楼梦》,读到一些描写女子的章节时,也情不自禁的想到她。想她若是走的路是另一条路,也许她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未可知,但土桥遮天蔽地的晨雾却盖住了这个让我一见就觉口齿流香女子的倾城仙容,由不得我提起笔来写这篇文章时,还觉得伤感。
因为伤感,所以就会回忆。不知什么原因,在我上初中后,我成了在城步六中那个有围墙的学校上课。学校后面不远处,有抗金英雄杨再兴墓,再过去就是成片的松树林,松树林的马路边有一个专门用来枪毙死刑犯的地方。本来以苗汉杂居为主的城步县,在茅坪镇,像土桥村这样群居的大村落几乎很少有。就是翻过一座山,有广大田园围着的金塔村,也只是零散的住着唐姓与杨姓。现属茅坪镇管辖的蒋坊乡铺头村,我小学六年级时与老师同学郊游参观黄矿工地路过时老远看见那一片青砖黑瓦的古建筑群,其前不着府后不着宫的独在气势几乎压大了我幼小的心灵。到2016年跟人去参观时,已经到了需要挽救再不挽救就快断气的地步;幸好还有如“爱吾庐”那样具有象征性的民居。到看清溪村古民居时,又使我想起土桥村那个被晨雾浮着青砖黑瓦的村庄,不知那条青石街,那些古民居,那几口早晨冬天都冒白雾的井是否还都在。
多年后,我深知其土桥是城步县唐姓人家的源地,也深知他们把村子建造在两山丘相持的一条大沟里,远离供养他们粮食的田园很远地群居在一起,也是为集中对抗当时的外敌与匪盗之故。而我一直在一个怎么聪明有智慧出生在土桥已作古多年的族人的传说故事里成长。直到我长大成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奔波四方,安于麓山后,我一直不明白,以前怎么还有一伙姓唐的人离开土桥金塔村这样开阔的平地,而跑到山里去安居乐业。
虽然当地有俗话说:“宰相出高山,呆子出平地。”这话是说风水,还是说别的什么,我还没弄清。我从高山大坡上到山外平地来求学,除了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山,这里是我25岁前求学呆的最长的地方。不管以后走得多远,耳里还常传来这里人说话常爱说的“我的娘哎”,以及那时在夜深人静时常听到村里脾气火暴的打闹声传来。还常听到说起打群架的事,赌博的事。也许这些应该全都改观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与我打过架、吵闹过、玩过的同学,也许都已离开故土,在他乡安居了。我之所以用我的笔写下这些文字,也许是希望他们与后来人能记住曾有一个这样叫土桥的地方,所以我于2018年8月24日写下了这些,不远又是农历九月九日了,这是土桥人除春节外必要过的节日,我至今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过农历九月九日。
人说“人杰地灵”,城步县域这块地称为“地灵”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如果说“人杰”,那还须努力。但愿我的故土上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或从这块土地上出发的人,早日成为“世界人杰”,迟早实现“人杰地灵”这个愿望。如果一块地再美,没有“人杰”,人家也不认同那儿“地灵”,只有出了“人杰”,哪怕是一片荒漠人家才认同那儿“地灵”。若想实现“人杰地灵”,就必须重视教育与知识,如果没有湘军从太平天国那儿获得钱财回湖南大兴教育,哪有后来从曾国藩始的湖湘人才;如果没有沈从文先生那支笔的牵引,凤凰哪有今天名扬国际的声誉,哪有被人认同的湘西。可惜从文先生也是那样一生漂泊,一生凄凉,一生清贫……
本文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似神仙下凡,火烧不死,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匠心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从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
(1)、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宇宙万物就这样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模式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智能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不管怎样,人类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人类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2)、作家唐国明攻克3x+1猜想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
人类一旦进化到“神”的时代,也意味着人类像是把奇数偶数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推入了“4、2、1”时代,意味着人类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终端与海子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类的尽头”,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的时代,人类会在以电脑为基础这个神似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的互联网上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输入机器,这样机器就已似人类从原始社会就渴望的无所不能的“神”,也似尼采哲学里表述的“超人”与老子、列子、庄子、阮籍著作中表述的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大人”。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将进入“神”的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也就是用数学描述的“3x+1”时代,或“4、2、1”时代。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