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罗辑思维•得到学习区国学与传统文化
战胜恐惧,焦虑,从三国人物学会拿回自己的控制权

战胜恐惧,焦虑,从三国人物学会拿回自己的控制权

作者: 青衿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16:34 被阅读3次

    PART 01

    西方人最喜欢的三个运动是骑马,滑板和滑雪,现在这三项运动在中国儿童中也非常流行。

    前段时间带儿子去马场骑马,自己也感受了一下骑马的乐趣。刚上马的时候,被马颠簸的可谓生不如死,慢慢熟悉了之后,逐渐领悟到这项运动的玄妙之处。

    骑马的关键是你去控制马,而不是让马来控制你,我得出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几十年经验老骑师的认可,当你学会控制马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受到马颠簸的影响。

    看看上面三项运动的共同之处就是,要学会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控制权,最终让着自己去控制马和滑板。

    PART 02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总会遇到一些让你焦虑和恐惧的事情。

    这时候或许一千个人会给你提供一千个解决方案,但是所有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学会如何拿回自己的控制权。

    我们这里所说的控制权,并不是所谓的驾驭别人的权力,而是自我控制的权力。

    这个权力是上帝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每个人都有,不以贫富贵贱而论,每个人都有控制自己的权力,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使用。

    那些成功的人士,无一不是学会将自我控制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人。

    下面我们通过三国里三个人物的故事来解析自我控制权的三个体系。

    PART 03

    第一个是自我评价体系。

    我自己一直以来就是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我的自我评价体系永远停留在别人对我的评价如何,用别人对我的好感程度来评价我做人做事的成功抑或是失败。

    所以多数情况下,我都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而往往忽视甚至牺牲掉自己的真实内在感受。

    这样带来的后果虽然是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好,但是自己往往会受到别人对自己意见的影响,很容易就自我迷失,感到莫名的焦虑和自责。

    别人一旦疏远和贬低自己,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就会受到动摇,往往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久而久之,就使得自己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一旦走出舒适区,就会受到来自陌生人的质疑,自己过往的价值评判标准就会受到动摇。

    所以说讨好型人格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我们把自己的价值评判的标准交给了别人。

    因为外界的人和事我们是不可控的,所以最终我们无疑将自己的控制权交给了别人。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反思,我发现,如果想治愈讨好型人格给自己带来的创伤,必须要学会重塑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而第一步就是要拿回自己的控制权。

    因为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本愿出发,做好自己,才能重塑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从他人评价转换到自我评价。

    三国时期的孙权虎踞江东,历经三世,但是面对北方曹操的虎狼之虎,江东还是显得太过弱小。

    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和投降派占了上风,但是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孙权并没有将江东未来的命运决策权交给这些前朝遗老。

    孙权自己冷静分析得失利弊,江东虽弱,但是拥有长江天险,而且擅长水战;曹操虽然兵多,但大多是陆军,且都是北方士兵,不擅水战,而且到了江南,长期作战,必然水土不服。

    江东历经三世,手上还有周瑜,程普这些忠臣良将,与曹操作战,虽然国力和军队数量处于劣势,但是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江东都占有优势,并不如那些投降派所言,不堪一战。

    最后在得到周瑜的鼎力支持下,赤壁之战,孙权联合刘备一举击溃了曹操的进攻。

    孙权经过了自己缜密的分析和精准的判断,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最终拿回了自己的控制权,一直将看似不利的战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吴国,成为了一方霸主。

    曹操在数年后的濡须口战役中也对这位后生不经发出感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

    PART 04

    第二个是情绪评价体系。

    现在生活压力大,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受到自己情绪波动的影响,经常容易莫名的发火,情绪低落,其实这也是将自己控制权交出去的一个标志。

    人生本就是喜怒无常,如果受制于外界,那我们的情绪波动就会变得更加频繁和难以捉摸,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地情绪被外界的人和事所牵引,最终变成一个情绪的奴隶。

    《态度决定一切》一书中说到,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动物的情绪来源于外界的应激反应,条件反射,而人则可以通过思考决定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开车中大部分司机都有一种路怒症,看着前面的车开得慢或者其他车子超过了自己抑或是堵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焦躁和愤怒,本来出门时愉悦的心情荡然无存。

    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路上,你能控制得车子只有一台,就是你自己的车子。

    其他人如何开车,其实自己是无法控制的,包括突发的路况,堵车这些现象也根本是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这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焦虑呢?

    如果说真的有一件事能控制得话,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出发前看好导航地图,避开那些拥堵得路段呢?

    情绪如何,心情怎样,是由我们自己控制得,我们可以选择开心,也可以选择愤怒。

    既然那些外界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情,选择一个平静的心情呢?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谁也没想到,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这些英雄如流星逝去,赢到最后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除了寿命长,谋略出众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情绪稳定。

    即使如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焦虑都将他拖入了无尽深渊,但是司马懿终其一生,都在主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被曹睿猜忌下放时,司马懿没有灰心,重新出山后照样据守渭水,抵御诸葛亮的六出祁山;

    被诸葛亮妇人衣服羞辱时,司马懿若无其事,照样坚守不战,直到耗尽蜀军粮草后退军;

    面对晚辈曹爽的打压,司马懿隐忍不发,伺机而动,最终拿下了曹家的江山,他走得每一步,都是超强的情绪自我控制。

    面对强劲的对方,一朝情绪失控,自己就将万劫不复。上方谷差点送命就是没有控制住自己情绪的反例。

    司马懿始终把情绪的主导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最终他也笑道了最后。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里记录了人之能大成的重要因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PART 05

    第三个是行动评价体系。

    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往往会以结果为评价标准。

    以结果为评价标准往往会带来一个弊端是结果有好有坏,有优有劣,如果结果是不好的,那最后往往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和做下一件事的勇气。

    但是如果以突破自己边界为评价标准的话,那无论结果好或者坏,你从中都收获了自己的勇气和经验。

    为什么要将做一件事的评价标准从结果转换为突破自己边界呢?

    因为对于结果,很多东西,自己并不可控,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你精心策划的行动都可能结果不并完美,这时候自己就会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怀疑当中,

    如果以突破自我为标准的话,那控制权完全就回到了自己手中,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在突破自己的边界。

    在一次次收获勇气的同时,自己也积累的自信,而这些经验又增加了自己下一次行动获得好结果的几率,拿回自己的控制权后,你就形成了一个自我行动的正向驱动循环。

    我原来常常是很多事情考虑再三,还是不敢做,因为太在意结果,总是担心糟糕的结果会拖累自己,从来对于做自己舒适区之外的事情有一种莫名的轻微恐惧感在里面。

    而如果转换评价体系之后,我就会发现,其实我过去也是把控制权交了出去。

    做一件事总有可能成功抑或是失败,但是如果我走出了第一步,首先就成功了80%,因为我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把突破自我作为评价标准,我把控制权又从外界的不可控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三国时的曹操则是勇气的代表。

    面对董卓的专权,他主动刺杀董卓,回乡建立军队,连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面对烫手的山芋汉献帝,他选择接纳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多的袁绍,他选择正面对抗,一举击溃。

    每一次面对困难,曹操都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果断行动。

    虽然在进击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失败,刺杀董卓失利逃跑,酒后失态被张绣追杀损兵折将,官渡同袁绍对战几度失利,粮草也消耗殆尽,但是曹操并不在意这些结果。

    曹操的一生几乎就是在不断的挫败中不断扩大着自己的边界和地盘,从青州起兵到占领兖州,徐州,再到许昌建立政权,击败袁绍统一北方。

    反观袁绍,四世三公,起点比曹操要高的多,但是一次官渡之战的失利,就让他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如果袁绍能像曹操那样并不在意那些结果,以他的号召力和实力,再次和曹操对战翻盘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袁绍的行动标准是建立在结果之上,一次失利就彻底否定了自己,失去了再战的勇气。

    和袁绍过于在意结果不同,曹操面对失败的态度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PART 06

    转换自己自我评价体系,情绪控制体系,行动评价体系思维方式的背后,其实就是拿回自己的控制权。

    把外界不可控的主导权重新拿回到自己的手里,学习自我控制。

    当学会了自我控制之后,那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焦虑,自卑和恐惧的负面情绪就会渐渐地离你而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胜恐惧,焦虑,从三国人物学会拿回自己的控制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zz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