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中的故事旅行
寻人不遇 探访关学大儒张载祠

寻人不遇 探访关学大儒张载祠

作者: 何崇秋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11:46 被阅读0次

    天依然阴沉着,羞涩,伴着忧郁,笼罩着深秋的天幕。秋雨是如此的凉爽,缠绵着,轻抚着,入鼻泥土潮湿的气息,散发着淡淡的清新,不时在我呼吸的嗅觉中蔓延。今年是张载诞辰1000周年,盼望已久的张载故里之行终于在中秋双节的秋雨中进行。

    下高速临近眉县横渠镇张载祠时,秋雨连绵不断,青砖红墙都被雨刷洗,空气都被秋天的味道填满。我不喜打伞,于是半在雨丝里穿行漫步,偶尔有留在树梢上的雨滴落在我身上,被风吹过的滑过脸颊。

    因为双节又阴雨,街道上没有很多行人,等我拍完几张照片后,才发现一中年男子骑专用旅行自行车,拐过街角很潇洒来到张载祠门口,只可惜祠堂要重新修建故今天闭馆,男子也没绝望,拿出手机似乎很熟练的在拍抖音并打卡,看来后互联网时代中年人啥也没耽误。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张载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为关中十八景之一。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这四句名言被广为传诵,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横渠四句”,言简意宏,开显出北宋理学的浩然气象,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天地立心,难道天地有心吗?张载《诗书》解释: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看来人人有德有心,则天地地必有心。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所以“天地之心”,就是张载所言之“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民爱物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依循宇宙本体弘扬并确立仁民爱物之心。

    秋雨使秋天变得多姿多彩。我不得不说,秋雨是缠绵的,丝丝缕缕的洒落,微微凉中有点点的惬意,微风中我看到了雨滴在空中飞舞,然后慢慢滴落。我能听出秋雨的凄冷,听出秋雨的孤傲,听出秋雨中的浓浓的诗意更能听出到张载的呼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的前三句,意在为社会奠立长久的精神文化根基,体现了张载的远见卓识。“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表述,也是最具中国风格并影响至今的大国和平理念。

    钱穆晚年认定“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归宿处”,并深信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先秦的“天人合一”观念,发生了从王权垄断向个人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转型。与这一转型方向一致,张载对“天人合一”观念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人合一”命题既具有精神境界意义,也蕴涵了古人对社会秩序和自然伦理的诉求。可以说,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学史上天人之学的重要理论源头,也是今天阐发“天人合一”命题的重要根据。

    秋雨不紧不慢风雨兼程的继续着,似乎不想停,徘徊在紧闭大门的张载书院,我情不自禁地想去抚摸这粗粝的墙砖,像是可以汲取些什么历史岁月一样,这历史的天空一定会跟秋雨一般缠绕着,或许张载会说: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

    重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何崇秋 2020,10,5于古长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人不遇 探访关学大儒张载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ct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