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书院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古名张载祠亦称张子祠,为中国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关中之学)领袖、“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的讲学之地,也为关中十八景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7260465/cdd366bf1d9d2691.jpg)
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因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故去后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从元、明、清至民国,历史上对张载祠和书院修葺14次。1985年成立张载祠文物管理所。
![](https://img.haomeiwen.com/i7260465/886096b44e412cac.jpg)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在位于张载祠南7公里处大振谷口迷狐岭的张载墓,占地三十余亩,是张载及其父亲张迪、弟张戬的安葬之地。张载生于长安,祖籍河南开封。公元1034年张载之父张迪在涪州任上病故,家议归葬开封。十五岁的张载与母亲、弟弟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出斜谷行至眉县横渠。
![](https://img.haomeiwen.com/i7260465/0adbb3eb1e01fe20.jpg)
涪州位于眉县正南,从涪州赴开封,要跨越大巴山脉,通过汉中附近的平原,还要翻过秦岭山地,北外沿渭河与黄河向东约600多公里路程。褒斜道是蜀中栈道之一,以险峻著称,是穿越太白东麓的斜谷抵达眉县的通道,据说是诸葛孔明在五丈原之战中采用过的路线。因路资不足加之前方发生战乱,张载一行无力返回故里开封,遂将父安葬于横渠南的迷狐岭上,全家也就定居于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7260465/0bc34ba10e0a3e71.jpg)
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刻苦攻读《中庸》,遍读佛家、道家之书,经过十多年的攻读,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作品《崇文集》、《正蒙》、《横渠易说》、《张子语录》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7260465/635d577bc4ddc098.jpg)
公元1077年,张载辞太长礼院,回眉县横渠途中病逝临潼,后安葬迷狐岭父墓南侧。因家中仅剩下妻子郭氏和幼子张因,后郭氏带张因回到河南南阳娘家。张因成人后,在舅家娶妻生子,从此500多年,张载故里横渠没有了张载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