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甚是爱你
因为无意中看了《朗读者》的缘故,顺着“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追溯到了朱生豪。事实上对于朱生豪并不陌生,因为前些时间拜读莎翁的《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茱丽叶》等,因为行文咀嚼起来十分通透,另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心间久久回荡,特意留意了一下译者。这里说句题外话,除非你精通外文,否则外国作品的阅读感受更多取决于译者的水平。朱生豪的翻译水平自然无可厚非。后来没有想到,在有限的空间资源里,大家普遍都认为朱是最会撩人的情话王,当然,我猜测,这个数据的庞大人群应该都是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性团体。
对于我而言,最为令我动容的表达爱情的方式,无非还是通过书信这个媒介,可以反复研读,起床、睡前或者假以时日再读,都有一种难以自持的亲切和满足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一生只认真爱一个人。
情人节刚好收到了完好的《朱生豪情书》,沉甸甸的一份礼物,拿到手后立刻爱不释手的研读起来。这一套书较为完整的收录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尚保存下来的几乎所有信件,最为遗憾的是无法同步涉猎宋清如的回信(因文革等局势辗转毁失或下落不明)。只能通过朱生豪的文字信息,自行进行脑补回信内容。读取这样私人的信件,老实讲,个人觉得有点像是在觊觎别人的私人感情,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阅读感受,确实更是一件不小的遗憾之事。
朱生豪的行文风格很有自己的特点,用现在的话来讲,甚至有点可爱的鬼马,俏皮,幽默又有点浪漫。结合他的生辰忌日推算,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25岁左右的年龄,在文学、翻译以及一些影视、戏剧等艺术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深厚见解。反观现代的同一年龄群体,确实在钦佩之余有更多的反思。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而究竟还是在乎后天的修为吧。朱生豪先生自幼丧失双亲,终其短暂的一生都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而且当时社会局势动荡得厉害,从文字中也可以明显感觉到朱是偏向于悲观厌世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个人因素塑造下,仅凭着对宋的爱情,他愣是在最为不堪的环境中,坚持翻译莎士比亚剧作,在今天,朱对于人类文学的贡献力量毋庸置疑。
宋清如在后面批注中有提到,事实上朱生豪只有在给她写信的时候才会如此妙笔生花,而在真正面对她的时候多半是木讷和沉默的。觉得矛盾吗,一点也不。可见朱生豪是一个骨子里孤独到极致的一个人,也只有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会将自己对于生活的希望付诸笔墨,他内心深处确实是深爱着这样一个唯一可以与他灵魂对话且予他寄托情感的女人。因此,“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与举世绝缘的我,只有你能在我身上引起感应”、“无论怎样远隔着,我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如果没有你,生命对我将是不可堪的”……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无疑是十分懂女人心的情话,可是对于在7、80年前的朱生豪来说,那就是他内心真正的声音,也是支撑他在最为困顿的时候坚强走下去的源头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