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蔺雪梨
作为一个作者我们是不是都有着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呢?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都会保持,并且做得很好。
要是失去阅读这个能力,要是一个作家没办法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呀。他的文章会没有逻辑,他的文章会没有深度,他的文章是错乱的,没有主题的,这样别说读者了,自己也会看不下。
况且一个作家要是没有输入,也没有对外界的兴奋敏感度和观察能力时,不用理解和猜想,他根本写不出文章。
但是在这个这么讲求效率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好好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可以正确地进行自我的成长和精进呢,我利用了我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三个点:
学会专注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地球上每一样自己我的分类,也会有相应的学科,包括物理,化学,金融,法律等等,这些东西都已经被我们分类好了,也会有很多这些细分领域的专家。
那我们是不是每一样都学呢,其实并不是。
讲求复合型人才,讲求多方面发展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内卷的时代,要是没有自己好好钻研的细分领域的话,可能会没有自己一席之地。
记得我高中有个同学是个爱好广泛的人,但是他每一样都感兴趣,而要学的东西就这么多,他每天流连于各种辅导班,各种老师的机构或者家里面。
过了几年,你问他学到了什么,他可能会总结不出来,甚至还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技能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没有专注精学一样东西,注意力被分散了,导致学不成工不就。
我们当然可以不断地学习很多东西,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但是要学会专注一项自己有把握和喜欢的技能,不然西瓜和芝麻都会在自己的手中丢失。
底层逻辑
专注好自己的领域之后,怎么继续下去呀,我们可以去研究底层逻辑。
什么是底层逻辑,那是一种很简单的东西,比如一个行业的专业名词、一个行业的主要思想、一个行业的性质等等都是底层逻辑。
我从前是个不会读书的人,读完一本书很满足很高兴,但是记住的不多,可以被脑子吸收运用得更加少了,这是什么,因为没有跟着书籍研究他的底层逻辑。
以我们熟知的阿德勒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为例,个体心理学的底层思想是什么,是个体始终被一个目标引导着,去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心理活动。
然后我们在每一个故事,也是智者和青年的对话中得知的一个个实例,均是以这种公式来进行的,脸红心跳的女孩就是害怕自己表白失败这个目标,也就是目的来让自己“得病”的。
然后我们可以套公式到每个章节里,带着它去体会各个事例和故事,这样读书的速度快了,要吸收作者其他思想也会加快。
怎么读在一本书前就知道它的底层逻辑,或者说是书里面的公式,通常可以在书中的“引言”或者书背后的句子中提取出来,来供自己使用,并且在文中不断运用。
天马行空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找到公式了,怎么去套取作者所要表达的更多思想呢?就是开启自己的想象力。
可以试着利用写小说的思维来读书,这样就算是一本干货的书籍都会变得很有趣,甚至为自己增添了不少的素材。
比如我读一本阿德勒干货书《理解人性》有时候书里面有些东西还是理解不了,或者缺少一点小示例,怎么办?我们发挥想象去完成它。
就像我可以把儿童获得优越感为目的来完成目标这个概念,我可以想象成自己是个小孩子的英雄,我要做什么,我要拯救世界,去完成自己想要保护环境的愿望。
我的心底是想得到妈妈爸爸的认可和关注,才愿意这件这么英雄的事件的。
这样故事来了,画面和感觉都出来了,内容也记住了。
当我在现实中遇到小孩子想要做英雄,想要出头,想要永远站队伍前面时,我就知道那个孩子对于优越感的需求很好,那个孩子想要成为英雄,既然想要做英雄,他就可以学习怎么保护别人,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我可以帮助他。
掌握方法就是效率的开始,因为好的思想是做正确的事情的导火线,找到真正的那一头,点燃跟随着自然就可以学习得跟多更快了。
阅读和学习有方法和结论,但是写作没有。不是说写作没有方法,而是一个人写文章的经验和质量是要时间和练习沉淀的,不能着急去找捷径,好好写作,好好阅读是一个作家的本职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