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的苏东坡,一定是出道即巅峰,一步踏上辉煌,人人皆将他所铭记,出口便是千古绝唱!为人一生豪爽,二十一岁赴京赶考,名动京城!欧阳修也称赞他为“文章独步天下”,如此风光,难道他苏东坡便真的是天选之子吗?错了错了,命运在他意气风发之时,给了他一“耳光”,赴京赶考之后,他母亲突然病故,他不得不回家守丧。四年之后,在他制科考试中,成绩斐然,被誉为“百年第一”,可你真的以为苏轼又成功站上去了吗?不不不,几年后,他父亲突然离世,他又要回家守丧,命运一直把它把玩弄在手心。数年后,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虽然逃脱了死罪,但是被贬黄州,后来又反反复复被贬,四方流走,无家可归!苏轼一生都是大起大落,他有远大抱负,想要为苍生做事,可一直不被看重。他一面是风华绝代,逍遥自在的东坡居士,另一面则是大起大落,四处奔波的苏轼。
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被启用,可就在离梦想最近的一步时,他病逝常州,难道他苏轼就这么“失败”吗?
苏轼的大半辈子都在四处流走,他也受苦了大半辈子,可他依然坚定,不曾失意,就是那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儿时的“魔鬼”一定是课本上的那几位,名字一放上,便是长篇大论强行刻在脑子里,苏东坡便是其中一位。到现在再识苏东坡,已然不同,只是因他痛苦时的那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是他落寞时的那一句“此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可苏轼如此悲惨,也不忘初心。在黄州,他建“救儿会”,改变了当地丢弃女儿的恶俗;在惠州,他修水利,建堤坝;在儋州,他兴文教,开学堂。晚年时,他还会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心中一直装着苍生,他不仅是大宋“倒霉蛋”,美食家,当年的文学顶流,大文豪,也是“水利专家”,为百姓谋福祉的人。
苏轼“起起落落落落”的一生从来没有打倒他,他乐观,他笔下生辉,他胸怀大志。虽然千百年后,人们依然为他所吟唱,他的诗口口相传,他功成名就,他造福苍生,但是又有多少人记得他颠沛流离,他梦想未成,他四处被贬呢?如今再识苏东坡,不再是翩翩公子,文坛大家,而是历史的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