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将目标和手段混为一谈。比如时下流行的打卡行为,打卡读书、打卡跑步、打卡减肥、打卡健身等等。
最开始的初衷都是好的,建立一个小型组织,大家一起互相鼓励、监督,设立一个监督机制,最简单高效的机制就是打卡。于是,慢慢地,打卡本来只是一种手段,后来却变成了一种任务,成了为打卡而打卡了。
在天气开始变冷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出去跑步了,理由当然可以找出一大堆。但是不得不说,当初开始跑步的初衷,只是为了排遣心中一部分无法释怀的情愫。在慢慢学习跑步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感觉,除了生理上汗水排泄及多巴胺的分泌以外,还有一种精神上的空旷与辽阔感。
一度有一段时间,我保持着每天五公里的频率,一直未曾改变。但是后来,就渐渐将每天跑步五公里当作了一种任务,反而忘记了最开始跑步的初衷了。而当这种初衷一旦更改之后,跑步本身的乐趣似乎也慢慢变了。
跑步本身一直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是自己最初坚持的那份初心。时间愈久,当年的屠龙少年就成了恶龙本身。所以,这时候很自然地就想要放弃,而且说服自己的理由就会顺理成章很多。
我从去年五一开始坚持公众号写作,尽管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一直断断续续在坚持。可是最近时常会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动笔。也曾经给自己找过借口,以所谓的灵感来为自己找托辞。当看过村上春树的一份关于写作的访谈之后,就断了这个所谓灵感的借口了。
村上春树说在他的写作生涯里,一向没有灵感一说的。他是靠每天雷打不动的坚持写一个固定数字的文字来维持写作的。每天早上起来先跑步,然后早餐过后就会固定地写作,无论愿意与否,都要坚持写完那个固定数量。《挪威的森林》就是在这样的固定习惯中写出来的。
所以,至少在写作这个行业里,所谓灵感是靠不住的。日复一日的坚持才是最后交稿的保证。那些我们以为的神来之笔,可能就是在无数次的写作、修改、删除、再修改的无数次循环中产生的。
以前,一直以为坚持本身就是意义。后来才明白,坚持的意义并不是坚持本身,而且很多时候,之所以坚持本身变成了某种意义,恰恰是因为坚持这种手段被扭曲成了目标。就如同爱本身毫无意义一样,爱的对象才是关键。
绝大多数的自怨自艾、暗自神伤,无非是弄混了目标与手段。然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有时候又是如此地断章取义。许多不分青红皂白的赞美,或许出发点是为了鼓励付出,可是却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已经扭曲的现实:只要尽力了就值得肯定。
我并没有腾出过多的精力找出一些详实的事实作为这个论点的论据支撑,因为我只是想要告诫自己,在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应该及时反省一下。到底是坚持本身改变了模样,还是最初出发时就方向不对。有时候勇于放弃是一种责任,有时候所谓的勇于放弃与敢于坚持一样,可能只是坐标系与参照物发生了扭曲或位移。
因为埃隆·马斯克的缘故,第一性原理最近又开始在商业圈和网络上风靡。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的,是亚里士多德。简而言之,第一性原理就是剥除一切杂质及干扰信息,直达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需求点。
第一性原理是从物理世界得来的一个理论,但是运用到商业领域和个人生活依旧适用。“低头赶路、抬头看天”、“不忘初心”等,其实都是第一性原理的演化。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容易忽略第一性原理,主要是因为庞杂的外物会不断干扰内心。
很多时候,坚持是为了抵达。可是,坚持久了,就容易将坚持本身内化为了抵达之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