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
《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一章哲人的偏见——总结

《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一章哲人的偏见——总结

作者: 买烤鱼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08:50 被阅读0次

    终于啃完了第一章《哲人的偏见》,下面摘抄一段专业从事尼采研究维布莱希特·里斯的一段话,以便加深对第一章的理解。(划重点)

    作为对现代性的批判,《善恶的彼岸》第一章是对哲学批判,尼采从历史,语言哲学和心理学这三个方面展开。他的哲学批判揭示了为哲学思想奠定基础的道德的偏见结构。在尼采看来,哲学拥有真理、理解全部现实的要求是非法的。它伪造了现实,因为它将现实混同于“旨在维系特定的生活方式的价值评判”。哲学将个别主导性道德偏见泛化为普通的、不受时间约束的有效“真理”,就成了意识形态。将仅仅有限地有效的价值非法地予以普遍化,就是愈发具有意识形态特点的思维方法,而这种思维主要表现在这些语言的误用上。

    在哲学表述中,主体的构成往往诱发人联想到现实的实体。在哲学的语言形式中,价值判断和现实性陈述显现为一致的。这样一来,道德价值就可以被当做现实的必然性特征了。哲学把概念和特征联系起来,认为这样就意识到了事物的真实特点。它把主词和谓词联系一起,制造出关于“行为者”与“行为”的想象,制造了一种因果联系,这种联系——就像《人性的,太人性的》表述那样,接受了“隐藏于语言之中的哲学神话”。哲学还否认现实的某些方面,以利于在道德上得到认可的东西,将这些东西看作唯一合法的“现实”。柏拉图合真与善于一体的做法后果严重,按照尼采的心理化的批判,它将假象世界予以合理化,借以修复深层自恋病。而这种做法描绘了自然人那种令人恐怖的基层文本,又有利于将道德偏见的结构予以合理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恶的彼岸》笔记——第一章哲人的偏见——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ja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