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味

作者: 砚磊 | 来源:发表于2017-09-15 19:43 被阅读12次

            春节,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和亲戚长辈围坐在一桌吃团圆饭,是家的味道。

           小的时候,特别盼望着过年,过年有一大桌好吃的,有亲戚朋友的团聚。小朋友们听到窗外的噼啪声,从储蓄罐里拿五毛或一块钱去买掼炮擦炮玩。带有黑蜘蛛图案的小盒子里,装着二三十只细长的擦炮,把擦炮的红头对着小盒子的侧边磷片迅速摩擦,炮头冒出火花,扔出后捂住耳朵,几秒中后炮竹伴随着响声炸开了花。

         然而这几年,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儿时的味道,似乎已经很远很远了。

          我听过有首关于年俗的儿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这种传统的年味,即便在农村地区,现在也不多见了吧。

          普通的上班族,大多要到年二十八九才放假。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农民工来说,提前到火车站买票,排了很长的队伍,兴高采烈的买到了硬座,看着车票上的日期,期待回家的日子。百里千里,风尘仆仆的赶回家,路途的艰辛与疲惫,割舍不了归家的喜悦;风雨的洗礼,化作对远方亲人的深情,那是最真挚的牵挂。这种心情,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

          年关来临,除了火车站、汽车站这些交通枢纽地带,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大街上,年的味道并不浓。年前我去商场超市,超市里人满为患,许多市民计划过年的团圆饭,提着篮子,推着车子采购年货,收银通道排满了等待结账的人。超市的音乐里,放的歌曲也是关于“新年好”的,还勉强能感受到一丝年味。

          前不久,我路过一个社区,社区在举行写春联,剪纸,绘画的活动,一些街道的书法爱好者为大家义务写春联,还有些书画迷们现场作画,一旁还有几位姑娘在剪纸。尽管我对于书画不太懂,但这样的活动,带有年的味道。

          所有的人都在感叹,如今的年味在一天天淡化,远没有小时候那么的热闹和喜悦了。

          的确,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条件丰富了,天天都如过年似的。通讯方式也多种多样,过去是见面拜年或者书信、电话,现在手机短信、QQ、微信都可以拜年。即使相隔天涯海角,有手机就可以随时联络。尽管如此,传统的祝福方式却代替不了便捷的通讯工具。有一次,我手写了一张明信片给朋友,朋友收到非常的欣喜,它说,手写的祝福,远比键盘上“发送”更有心意和珍贵。

           短信群发,是过年过节普遍的祝福方式。大段的排比、拟人、设问,读起来朗朗上口,还略带一丝幽默,但结尾都没有署名的相同信息,不知道花了发送者多少个一毛钱的信息费。也不知道,这条“二手短信”又是谁发给收件人的。颠来倒去的华丽祝福,只可惜,没有一句是自己编辑的。

           年三十,许多人在长辈家吃年夜饭,晚上回家看春晚,到零点跨年的时候,外面鞭炮声震耳欲聋,电视节日的声音已被巨大的烟花爆竹声给掩盖。十二点之后春晚也接近尾声,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又被年初一一大早的炮竹声给吵醒。

           从年初一到初六,大多数人在吃吃喝喝,走亲拜友,麻将扑克,茅台中华中度过,也是“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三公斤”的罪魁祸首吧。即便走亲访友,也不外乎寒暄问候,吃饭团聚,整个年过下来,让很多人都觉得,比平时还要累。

            近几年,春节旅游成为了一大趋势和热潮。摆脱生活上的压力,没有工作的琐事繁杂,到喜欢的城市走一走,看看那些没有去到过的地方,体验与本地不同的年味。陌生的城市里,我们如同闲暇的背包客,又像是寻找美景的旅行家,走过宽道窄巷,看到历经风霜的古建筑,品尝特色的风味小吃,耳边有一句没一句的本土方言,并没有因为是外来客而孤独落寞,倒是融入在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中;与当地游客愉快的攀谈,微笑的向给我们指路的朋友致谢,用不太标准的当地方言道一声“新年好”。这种心情,是与传统过年的感受截然不同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失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je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