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讯息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六之马屁的正确拍打方式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六之马屁的正确拍打方式

作者: YOYO情感小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8:11 被阅读4次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六之马屁的正确拍打方式

    公元前279年实在是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对燕国而言是悲伤的,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撤乐毅以骑劫代之,旋即被田单打败,尽失齐地。

    这一年对齐国也不好过,虽然复国成功,但又遇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这一年楚国也很痛苦,秦国以白起走陆路,以张若走水路。占领了汉水之西的鄢、邓、西陵等地。到了第二年,竟然连国都也被人给占了,只好迁都到陈地。

    这一年,赵惠文王赵何应秦昭王嬴稷的邀请,去渑池吃了顿饭,秦、赵修好。于是,继完璧归赵的故事之后,在这场饭局上又发生了蔺相如逼秦王击缶的故事,随后就是将相和的故事。为两千多年后的小学课本,提供了生动的教学素材。

    但小学课本没讲的是,这次秦、赵会晤之后,为了表达秦国的诚意,秦昭襄王嬴稷将他的孙子嬴异人送到了赵国当人质。这个嬴异人后来生了个儿子,叫嬴政。

    1、悲惨世界

    赵何一看嬴稷把孙子嬴异人都送过来当人质了,觉得赵国还是蛮强大的,就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可后来才知道,敢情这嬴异人的爹叫嬴柱,是嬴稷的老二儿子,王位基本上跟他不会有关系。当然了,秦国那么强大,能送个公子的儿子去你赵国当人质,也算是很给面子了。

    可关键这二公子有二十多个儿子,这嬴异人还是他最不待见的夏姬生的。

    换句话来说,他嬴稷闭着眼睛指,都能挑一个比嬴异人还有用的公子送来当人质。所以,秦国能送嬴异人到赵国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他最没用。

    当然,知道了这些又能如何呢?秦强赵弱,咱就当是秦国粮食不够吃,所以送个孙子过来蹭饭吃吧。

    但嬴稷不知道,他把秦国的未来送到了赵国;而赵何也不知道,赵国的存亡竟然全系于这个嬴异人一身。

    所以,多读点历史的好处就是,万一哪天你穿越到了某个皇帝的身上,知道该干点什么。

    比如现在你穿越到了赵何身上,第一件事就可以先把嬴异人干掉再说。估计秦国问你要人的时候,你赔给他一座城,嬴稷都会觉得占了大便宜。

    当然,无论如何,秦国能送人质到赵国,还是很让赵国长脸的。可魏、韩、楚这几个国家就没那么大的脸了。

    这些年和前些年没啥区别,这几个哥们还是动不动让秦国揍一顿,实在受不了了,就联合起来反抗,有时候运气好还能真反杀一局。

    但自打前些年秦国来了个白起,这几个难兄难弟连反杀的机会都没了,那秦国就跟开了挂一样,一见面就是秒杀,跟本就不给你放技能的机会。今天占魏国几个城,明天杀韩国几万人,最后还把人家楚国的都城给占了。

    尤其是魏国,每年丢几个城都快成惯例了。这不,公元前275年了,魏襄王魏嗣已经于两年前去世,现在是魏昭王魏遫(chi)在位。可秦国不管你谁在位,又跑来了。

    去年是白起来的,今年换丞相魏冉了。魏国没撤了,急病乱投医,只好向韩国求援,韩国是挺够意思,派了不少人过来,但结果就是除了送给秦国四万个人头之外,一点用没顶。魏遫只好送给秦国八个城求和。

    但坑爹的是,这秦国收礼不办事。城照收,仗照打,魏遫只好哭着又把温邑割让给了秦国。

    但老这样挨打不是事啊。第二年,魏遫约了齐国当帮手,准备跟秦国好好干一架。秦国乐了,怎么着,不服是么?然后接着派魏冉出战,这次拿走了四个城当劳务费,顺带斩首四万。

    但老这样挨打不是事啊。又过了一年,魏遫约了赵国当帮手——去打韩国。这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了,在秦国失去的,从你韩国拿回来。你魏国被秦国打了向韩国求救,韩国被魏国打了只好向秦国求救了。

    秦国本来不想管,韩国的国相就找到一个叫陈筮的人,说无论如何你得走一趟了。

    这陈筮正病着呢,看这事的确挺急,就抱病到了秦国,面见秦相魏冉。

    魏冉说:事情挺急了吧?所以才让抱病前来。

    陈筮却摇摇头:不着急。

    魏冉一看他这态度,就挺生气的说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敢说不急?

    陈筮很无辜:真不急啊。韩国要是被逼急了,肯定就投靠别的国家了。现在还不算急嘛,所以才来找秦国。

    魏冉一摆手:行了,别说了,我马上出兵救韩。

    数日后,白起率军到达韩国华阳城下,俘虏魏将三名,斩首十三万。又水淹赵军,杀敌两万。

    魏国只好又把修武给了秦国。

    一百余年前,魏国的吴起在黄河西岸所向披靡;现在,秦国的白起在黄河东岸摧枯拉朽。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马屁的正确拍打方式

    白起援韩败魏一战之后,韩、魏两国彻底服了。于是,嬴稷就说白起你也别歇着了,带上韩、魏一起去收拾楚国吧。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刚好派黄歇来秦国进行国事访问。黄歇就听说白起又准备带兵去楚国旅游了,吓了一跳,连忙给嬴稷写了封信。

    我们一说到嘴皮子功夫,就往往会拿苏秦张仪为例。但真要细究起来,我觉得,公孙衍和苏秦之所以能合纵成功,是因为各国本身也都有联合抗秦的利益点;张仪则是背靠强秦,以实力进行威胁,加上连蒙带骗的,才促成了连横。而真要论起经典的游说案例,我还就服黄歇这封信。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黄歇深知,一场成功的游说,必然需要一段回味悠长的马屁为开头。所以,在这封不到九百个字的信中,用了二百多字来拍秦国的马屁。

    而拍马屁的技巧,在于要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由公及私,由宽泛及具体……只有如此,才能如一池春水,了无痕印。所以,这封信的马屁归纳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是秦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第二句是秦王嬴稷是个伟大的领导。

    至于伟大到什么程度呢?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什么意思呢?说大一点就是三皇加上您就得是四皇,五帝加上您就得是六帝。

    当然了,要想达到这个境地,有个前提条件:保守功业,广施仁义。意思就是差不多得了,别太激进了。

    如果您不这样做的话呢?我可要替您担忧喽。

    这就是拍完马屁后再提出警告,这样才不会让人反感。当然了,接下来也必须得解释一下这个警告不是你随便说说的。

    先从理论出发,说明《诗经》和《周易》上都提出过,能善始未必有善终。然后再举实例,什么当年吴越之争啊,智氏伐赵氏啊等等,都是如此。

    接下来就要表明心迹的同时分化敌人:我之所以给你说这些,其实是因为楚国是秦国的后援,其它邻国都是秦国的敌人。像韩、魏,这都是因为怕您所以才跟着您混。要知道,秦国跟他们可都是世仇啊。

    然后做假设:如果您带着他们伐楚,要么就是借道韩、魏,可这样你就不怕你派出的兵将被这两家从后面抄了屁股么?要么走水路,但从那里进入的楚国都是不毛之地,并且魏、齐肯定也会趁我们两家打得要死要活的时候借机扩张。结果就是,秦、楚衰弱,魏、齐强大。

    说完人家的办法不靠谱以后,最后必须要给出更为合理的建议,不然前面这些都白说:现在最靠谱的办法就是秦、楚联合,一起攻韩伐魏,到时候您就可以驻兵中原,隔断燕、赵与楚、齐的联系,到时这四个国家就能被你各个击破了。

    最后一段话的重点是,黄歇没有说到最后灭了其它国家,然后秦、楚世代友好的废话。因为他知道,秦国的目的是一统天下。所以,他的立足点就是如何让秦国更好的一统天下:先灭魏、韩,再谈伐楚。

    立足点站对了,就不会得到秦王的反感。只有人家不反感你,你的建议才会被听取。

    所以,嬴稷当即下令,让白起停止行动,遣回韩、魏之兵,与楚国缔结盟约。

    之所以将这段游说这么详尽的进行解读,是因为以前,我和同事甚至领导一起讨论某件事情的时候,我经常会着急的用“我觉得您提这个方案有点问题……”,或者“但你想过没有,这样做的话……”之类的话来开场。后来从这封信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就转变风格,变成“在这种事情上面您的经验很丰富……”或者“您提的这个想法给我启发很大……”来做开场了。

    很明显地感觉到,疗效真的不一样。

    公元前272年,也就是秦、楚缔结盟约之后的第二年,楚国送太子熊完到秦国为人质,由黄歇陪同侍奉。至于黄歇有没有趁机和宣太后发生点什么青梅竹马、干柴烈火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我可以提供一条线索:宣太后的儿子嬴稷公元前325年出生,黄歇是公元前314年出生。也就是说,她儿子比黄歇大了十几岁。

    同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而据说她和义渠王私通已经三十来年了,还替人家生了两个儿子。

    3、名将赵奢

    乱世出名将。

    比如田单不过是个市场管理员,适逢其会,结果以名将著称于世。再比如赵奢,当年也不过是赵国一个收税的小官。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税务征收员,有一天惹下大事了:他竟然跑到平原君赵胜家里去收税。

    赵胜何许人也?赵武灵王赵雍之子,赵惠文王赵何之弟。换句话说,赵国就是人家赵胜家的赵国。

    所以,赵胜的家人就是不交税:交什么税,你收完了税不还得再交给我们赵家,一出一进的好玩么?

    可赵奢就是认这个死理。收完税交给谁我不管,但你家的税我必须要收上来。于是,他充分发挥名将的潜质,将赵胜家管事的人统统抓起来,杀掉了九个。

    这种行为我们一般叫它做死,通俗的说法叫做活腻歪了。

    我始终认为,能被称之为名将的人,绝不会是偏科的人。因为所有的军事行动从不会只是单纯的带兵打仗,如果没有良好的情商,也根本无法组织起军队来。就像近代的一些名将,打仗的时候风风火火,仗打完了,往地方上一放,组织起生产来照样是一把好手。

    就像赵奢,面对着愤怒的平原君,他没有摆出一副强项令的姿态,大骂一通,然后慷慨赴义,而是很淡定地说:您的富贵源于赵国的存在。如果您纵容家人不守法,那么法纪就会削弱,法纪削弱国家就会衰落,国家衰落则各国就会来犯。到时候赵国都不存在了,您的富贵自然也就没了。反过来,以您的地位,如果带头奉公守法,那么一定会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则国家必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氏地位就稳固了。而您作为赵国的王族,也能在各国面前抬起头来了。

    这段话有马屁、有道理、有建议,可以说是有理有据有节,别说赵胜本来就以贤能著称,就算是拎不清的人,估计也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结果就是赵胜把赵奢推荐给了赵惠文王赵何,赵何就升任他为税务局局长。

    如果到此结束,那么赵奢在史书上将会是以税务工作者的典范而出现。可是,他命中注定将成为一员名将。

    公元前270年,也就是赵奢担任税务局局长的第二年,秦国攻赵国,围困阏(e四声)与城(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召集高管开会,问大家:怎么办,能不能救?

    廉颇、乐乘(乐毅族人,原燕国将领,被俘降赵)都说:道路遥远,更兼险峻,难救。

    说这个话倒不是他们在推诿,而是实话。从邯郸到阏与直线距离不到两百公里,听起来似乎不算远。问题是,阏与这地方是在山沟沟里,标准的四面环山。这种地方,对于围城者来说,简直就是围点打援的理想之地。而对于援军而言,你明知道前面某个地方肯定会有包围,还得硬着头皮往包围圈里进。

    这种地形,《孙子兵法》里有个很明确的定义:死地。

    但赵奢站出来说:可以救。道路虽然遥远险峻,但是,两军相逢勇者胜。

    啥也不说了,你说能救,那就你了!赵何当即下令赵奢领军,前往救援。

    于是,原税务局局长赵奢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了邯郸,走了三十里之后,赵奢马上下令——安营扎寨,有敢谈及军事者,一律处死。

    估计他手下的人都傻了,这才到哪儿啊,回下头还能看到邯郸的城门楼子呢。合着您这是带着大军出来郊游呢?

    当秦军知道赵军派出援军之后,马上分出兵力到武安城西(阏与城与邯郸中间)驻扎,做出要攻击武安城的架势,意图牵制援军。

    终于,赵奢的手下有人忍不了了,建议马上援救武安。

    估计这人没听说过赵奢的事迹。当年赵胜家的管家犯法,他都敢杀的,更何况你一个小官,犯得还是他亲自定下的法。所以,二话没说,这个倒霉蛋就人头落了地。

    一看他玩真的,这下更没人说话了。反正您是主将,将来担责任的也是您,我们犯不着跟你置这气。最好就在邯郸城外转一圈再回去,连仗都不用打了,多好。

    可赵奢又让他们失望了,不但没有回兵的意思,反倒在原地修起了营垒,这是要长期耗下去的意思啊。

    终于,二十八天以后,有人报告赵奢,发现了一个秦军间谍,问他怎么处置。赵奢马上如获至宝,下令不得惊动他,好吃好喝好招待,让他来去自由。

    是夜,有人来报,秦军间谍已经离开赵营。赵奢马上下令部队开拔,不带任何辎重,不点火把,不打旌旗,急速行军,一天一夜之后,竟然绕过武安城西的秦军,直接赶到了距阏与城不足五十里的地方,又扎下营盘,又修建营垒,又做好了长期消耗的准备。

    这下倒好,赵军将两股秦军隔开了。武安西的秦军接报之后,马上往回赶。可是赵奢已经挥军占领了阏与城北的山头。结果秦军与赵军就形成了双层汉堡的态势,阏与城里有赵军,城外是秦军,城北山上是赵军,北山之外是秦军,再外层又是赵奢大营。

    北山两边的秦军攻北山,最外层的赵军攻秦军,秦军内外交困,这仗还怎么打?最终秦军死伤过半,赵军大胜。

    此役之后,赵奢被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平级。

    顺带一提,赵奢后人以马服为姓,后简化为马,算是是马姓的源头。

    4、赵奢论兵

    据说大约在此役之后一两年左右吧,田单来到了赵国,和赵奢就军事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

    田单的意思是,我觉得将军您每次用兵,使用的兵员太多。因为你用兵太多,耕种的百姓就少,国家的粮食就减产,并且粮草运输也会出现问题,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作战。我听说,帝王用兵不超过三万,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您动不动就要十几万甚至二十万的兵员才能作战,这让我不怎么佩服。

    赵奢就不客气地说:看来您不但不懂用兵,连现在的天下大势都不了解了啊。

    他举例解释说:您说这三万兵就像吴国的干将剑一样,斩金断玉,无往不利。可是呢,用这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大的国家,就像把干将剑垫在石头上砸一下,它就只能变成几百片了。

    他又从现实的角度分析道:古时候天下分成很多个诸侯国。大城不过三百丈;人多不过三千家。如果用三万军队去攻打这样的城池,那当然跟玩似的。但现在,几百个诸侯国合成了战国七雄,动辄就是发动十万之兵,并且持续数个年头的战争,就像你们齐国被燕国攻破一样。当年齐国用二十万兵攻楚,打了五年;赵国用二十万兵灭中山,也打了五年。

    最后,用假设推断出结论:假如说,齐、韩两国势均力敌,又相互围攻,有谁敢对我夸下海口,说他能用三万兵力去援救这两国呢? 方圆千丈、户口上万的大城和你对峙,如果想用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它,恐怕连城池的一角都围不住,至于进行野战就更加不够了,你能拿这点兵力去干什么呢?

    田单长叹一声:我确实没您高明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六之马屁的正确拍打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l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