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讯息人物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质通鉴二十一之回光返照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质通鉴二十一之回光返照

作者: YOYO情感小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7-20 17:39 被阅读14次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质通鉴二十一之回光返照

    老周家没了,周朝终于亡了。

    司马光先生在《资治通鉴》中,喜欢借古喻今,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总会发表一些个人议论。但是,在周记结束这么重大的事情上,他在写下“是岁,赧王崩”这五个字之后,什么也没说。

    想想也的确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周王朝在平王东迁的时候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之后的周王朝,在诸侯眼中就像一只秋天的老苍蝇,反正已经没力气哼哼了,不理它就是,真要把它拍死了,还惹一手腥。

    但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见谁揍谁,拦都拦不住。最强大的楚国被打得四处迁都,最雄壮的赵军被坑杀四十万,屁大点燕国还帮他把繁盛的齐国给揍成了半身不遂。

    终于有一天,秦国发现,自己已经天下无敌。

    于是,他把那只老苍蝇给拍死了。然后把手伸出来看看,竟然没一点腥味——别说给周室报仇的了,连骂他的人都没有。

    秦国知道,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到来;而其它六国也知道,自己领盒饭的时间快到了。

    在我看来,秦国能到这一地步,首先要感谢三个人:商鞅、魏冉和范雎

    1、功成身退的范雎与卖弄上位的蔡泽

    作为丞相,范雎是合格的,在他主政期间,秦国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把魏、赵、韩三晋之国按在地上揍得生活不能自理。

    但这哥们儿看人的眼光着实有点问题。

    他先是推荐了郑安平当将军,结果一仗下来,带着两万人投降赵国了。

    郑安平倒是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了,可范雎在秦国就尴尬了。因为秦国法律规定,如果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是要同罪论处的。

    也就是说郑安平投降了赵国,论罪是要诛杀三族的。所以,他范雎作为推荐人,也要被诛三族。

    但秦昭襄王嬴稷挺够义气,看着主动认罪的范雎,却下令全国谁再议论郑安平投敌事件的,一律与其同罪。这意思是把范雎给保下来了,法外开恩,不再提这茬。

    可问题是这事还没凉透呢,王稽又出事了。

    当年王稽把范雎从魏国救出来,带到秦国,推荐给嬴稷。可以说,没有王稽就没有他范雎的今天。但范丞相光顾着忙国家大事了,把这个恩人给忘一边去了。

    于是王稽就找到范雎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绕口令:事情不可预知的有三件,毫无办法的也有三件。咱们领导哪一天死去不可预知;您哪一天死去不可预知;我哪一天死去不可预知。如果领导死了,您因为我没有得到重用而遗憾,那是没有办法的;如果您死了,您因为还未曾报答我而遗憾,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如果我死了,您因为不及时报答我而遗憾,那还是没有办法的。

    当然,这段话您可以不用看,因为他绕来绕去就对范雎说了一句话:你大富大贵了,别忘了哥们儿我呀!

    于是,在范雎的保举下,王稽当了河东郡(山西北部)郡守。并且享有三年之内可以不向朝廷汇报郡内政治、经济情况的特权。

    到了公元前255年,也就是周朝灭亡的第二年,王稽遭下属告发犯有私通诸侯之罪,被处死。

    还是那句话,按照连坐法,范雎也得被处死。

    嬴稷继续选择性地遗忘了王稽是谁推荐的。但是,看着满朝文武,突然想起这事,也不由得感慨一声: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了,国家外敌环伺,却内无良将,这让我很忧虑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范雎害怕起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有个叫蔡泽的燕国人刚好来到秦国,听说了这件事,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买通了能在范雎面前说上话的人,让他去对范雎说:燕国人蔡泽来秦国了,他可是见识超群,极富辩才的智谋之士,他要是见到秦王,您这丞相的职位就该归他了。

    范雎一听,说这人谁呀?这么狂,把他找来我看看!

    蔡泽来是来了,但却非常傲慢,见了秦国丞相,竟然只是拱了拱手了事。范雎桌子一拍,眼睛一瞪,怒斥道:你不是扬言要取代我么?说说吧,让我听听你准备怎么取代我。

    蔡泽鼻子一哼,说道:四时交替,春生、夏长、秋实、冬藏,这道理你都不懂么?人们建功立业,能够功成名就,全身而退,这是最上等的结果;能留名青史却没了性命的,就次一等了;声名受辱却能苟全性命的,是最差劲的。像商鞅、吴起、文种他们算是次一等的结果了,对吧?

    范雎点头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蔡泽又说:那么您与商鞅等三人相比,谁的功绩更大呢?

    范雎摇头道:我不如他们。

    蔡泽笑了:俗话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现在您恩也报了,仇也报了,恩怨已了,还不打算引退,这让我很替您忧虑呀!

    他边说范雎边出冷汗,因为嬴稷已经老了,等哪天他挂了以后,太子即位,自己保不齐还真跟商鞅一个下场了。

    所以,等蔡泽说完了,范雎一拍大腿,亲人啊,啥也不说了,跟我去见秦王吧。

    嬴稷跟蔡泽也聊得也挺开心,就封他为客卿。范雎趁机托病辞职,嬴稷挽留了几次,见范雎去意已决,就放他走了。

    范雎辞职以后,蔡泽如愿以偿的当上了丞相。但没过多久,蔡泽发现秦国的官场真不好混,一堆堆的人都在背后捅他刀子,他没根没底的,说不定等不到功成名就就得被干掉了,没办法,只好也辞职了。

    2、流水账

    从范雎辞职的公元前255年开始,让我们记点流水账吧:

    还是这一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被春申君黄歇封为了兰陵令(山东兰陵县)。在这里司马光先生用极大的篇幅写了荀子论兵,但我相信想听的人没几个,所以就不细说了。只分享一下他对为将之道的一段话:

    谋划事情要明确成败得失,行动最重要的是不犯错,做事最关键的是不后悔;把事情做到不会后悔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追求尽善尽美。

    另外就是燕孝王死了,他的儿子姬喜即位。加上前面说过的齐国现任领导田建,姬喜是第二位没有混上谥号的君主了。

    还有洛阳的百姓估计不太想吃秦国的饭,就向东逃亡,秦国将西周文公姬咎迁到了狐之聚——不要问我这是哪里,我也不知道。

    第二年,秦国又来收拾魏国了,吓得韩国的领导人韩桓惠王韩然亲自去秦国朝拜了嬴稷,而魏国更是表示从此以后向秦国臣服。

    公元前251年秋天,伟大的秦国领导人嬴稷因病去世,举国同悲。其子安国君嬴柱即位,正式娶华阳夫人为王后,以嬴异人为太子。

    顺便提一句,嬴稷这哥们儿活了七十多岁,在位时间长达56年。如果单论在位时间,两千多年下来他能排名前三(就低于康熙和乾隆这爷孙俩)。

    同年,燕国进攻赵国。

    我就纳了闷了,你说几十年前各国大乱斗的时候,你打我,我打你的没话讲。可到了现在,眼着着秦国要以天下为敌了,可这六国还是乱斗个不休,嫌自己命长不成?

    尤其是这燕国的老大姬喜,刚即位没两天就派了一个叫栗腹的人去赵国,请人家赵孝成王赵丹吃了顿饭,缔结了友好条约。

    本来这是好事,可就怕没好人。这个栗腹回来以后,跟姬喜说我发现赵国满大街都是妇女儿童,看来他们的青壮年真的都死在了长平,这是进攻赵国的好机会呀。

    姬喜就召见乐毅——的后人昌国君乐閒(xian),问他的意见。

    乐閒不愧是兵家后人,张嘴就来:赵国是四战之地,胡风甚众,那里的老百姓都习惯了打仗,咱们真打不过。

    姬喜怒了:我五打一行不?

    乐閒摇头:那也不行。

    大夫将渠也劝他:说领导您刚跟人赵国签订了友好条约,现在就去打人家,这事吧,真的很不合适。

    要不说讲话也是一种艺术。乐閒和将渠这两位,上来就说打不过,不但说服不了领导,还惹得领导挺生气。

    领导一生气,后果就严重。所以姬喜不但没听他们的,反倒要御驾亲征。于是,就调动了两千辆战车,兵分两路进攻赵国,他自己亲率大军为预备队。

    赵孝成王赵丹一看燕军来了,大手一挥:廉颇何在?

    老将廉颇在长平一役被白起打成了缩头乌龟,本来正郁闷呢,一看燕军来了,跳起来带兵就走。结果毫无悬念,燕军几路来,还得几路回。

    但廉颇好不容易出回马,哪等就这么放你们走了?于是,赵军反杀,一路追到燕国,把人家都城蓟城给围了。

    姬喜没办法,只好求饶。赵丹说那你得让将渠来找我谈,于是,姬喜就任命将渠为燕相,去赵国进行和平谈判,再次缔结了和平条约,赵国这才撤军。

    同年,赵国平原君赵胜去世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0年十月份,嬴柱服丧期满,正式即位。三日后,薨。

    真没办法,谁让他爹在位时间太长。身为老二儿子,嬴柱即位的时候也已经五十三岁了,在那年头,这已经不算短命了。

    当然,你要写个小说的话,可以安排他是被嬴异人伙同吕不韦给害死的也很合理。

    因为他一死,嬴异人就很顺利地继承了王位,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之后,封吕不韦为丞相,然后率军讨伐东周公国,灭之。自此,周朝彻底绝了祭祀。

    立下赫赫战功的吕不韦也得到了一点他应得的封赏:洛阳十万户封邑,并封文信侯。

    同年,派蒙骜为将,取韩国成皋(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荥阳(河南荥阳市),置三川郡。至此,秦国的边境已经与魏国的都城开封相邻。

    还是这一年,楚国把鲁国给灭了,把鲁国的领导人鲁顷公也给废为平民。

    次年,蒙骜率军攻赵,夺三十七城而还。

    公元前247年,蒙骜又开始进攻太原一带(上党郡属魏国的那部分),然后与原属韩国的上党郡合起来,置太原郡。至北,秦国的边境已经与赵国的都城邯郸相邻。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蒙骜真正的对手将要登场了。

    3、魏无忌联合抗秦-回光返照后的最后挣扎

    蒙骜是齐国人,嬴稷在位的时候,他就来到了秦国,官至上卿。但一直到嬴异人即位,他才有了施展的机会。

    从攻韩的成皋之役开始,他似乎继承了白起的不败神话,在三晋之地策马纵横,攻城掠地,无往而不胜。

    于是,被吓坏了的魏安釐王魏圉想起了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这些年每每午夜梦回,想到家乡魏国,想起哥哥魏圉,就觉得很愧疚,想回去吧但又怕被治罪。

    所以,当他看到他哥哥魏圉派来请他回魏国的使臣时,就以为是赚他回去的阴谋,不肯跟人家走。并且为了眼不见心不烦,还下令给他的门客们:有人敢给魏国的使者通报消息的,一律处死。

    门客们当然不愿触这个霉头了。您爱回不回,不回拉倒,反正跟着您只要有肉吃,在哪都一样。

    但名士毛公和薛公就没有顾忌了,他们找到魏无忌就说:你可以不管你哥哥,但不能不要祖宗啊!你再不回去,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你祖宗的宗庙铲为平地,你说你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下人之前?

    魏无忌一听这话,跳起来大叫一声:我靠!你们两个死老头子不早说。来人啊,快点给我备马备车,马上回魏国。快点,人都死哪去了?都给我快着点!

    数日后,回到魏国,见到兄长魏圉,兄弟俩是抱头痛哭。但战况危急,顾不得详叙离别之情,就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领军出征。

    魏无忌也马上发出江湖英雄贴,召令天下英雄前来助魏。而其它各国一听说魏无忌回到了魏国,也都额手称庆,除齐国外,纷纷遣军到魏,听其节制。

    魏无忌统率五国联军出战蒙骜。据说在河外(河南西部)之役中,魏无忌亲冒锋矢,率先冲入敌阵。全军士气大振,大败秦军。

    此役,秦军死伤惨重,蒙骜率残兵败将逃走。魏无忌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函谷关下,秦军紧闭关门,坚守不出。相持逾月,这才领兵还魏。

    但在战役初期的管城(河南郑州市附近)一役中,发生了点小插曲。

    当时管城已属秦国,而守卫管城的是魏国安陵人(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缩高的儿子。

    魏无忌听说这事以后,就派人找到安陵君,让他把缩高给送过来。

    这个安陵君名字不详,应该是魏无忌的叔伯兄弟。据说这哥们儿是个厚道人,他就推脱说安陵的百姓不一定听我的,还是你自己去找他说吧。

    可缩高一听说魏无忌要找他,就说:信陵君找我,不就是让我去说降我儿子嘛。但是如果我儿子看到了我就献城投降,是背叛他的国君;我当爹的教儿子当叛徒,也不是信陵君想看到的吧?所以呢,我真不能去。

    魏无忌听到这话以后极为生气,就又派人去告诉安陵君:安陵也是魏国的国土,如果我攻不下管城,将来秦国就会来打你的封地安陵,这样的话魏国就危险了,所以你最好把缩高绑起来给我送过来。

    这个安陵君也是迂腐的可笑,他竟然回答说:国法上说“臣弑君,子弑父,这是不容宽恕的大罪”,现在缩高想成全父子之义,您却要让我把他绑起来送给您,这就是让我违反国法啊,我宁愿去死都不会听您的。

    缩高倒是光棍,他听说这事以后就说:信陵君这个人太残暴了,这个事必将给安陵君招来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但我也不能害了安陵君!

    于是,他来到魏无忌派来的使者面前,横剑自杀。

    残暴的魏无忌倒也没有赶尽杀绝,反倒派人去给安陵君道谦,说:我太小人了,主要是着急攻取管城,所以对您说了些过激的话,实在是不好意思。

    宋末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对这段故事的批注是:安陵是魏国的安陵,缩高又是安陵人。信陵君为了魏国带兵攻管城,安陵君和缩高却以臣不可叛君和父子之义来拒绝信陵君说降管城的要求,两人不怕死,反而求死,这能叫死得其所吗?信陵君还为之缟素辟舍,向安陵君谢罪,我都不知道魏无忌在想些什么。

    简单来说,安陵君和缩高的这种行为是那种夸夸其谈,数典忘祖之辈的典型代表。

    但不管怎么样,魏无忌最终还是把秦军撵回了关内,大震五国声威,也使得秦国对他甚为忌惮。于是,秦国决定再玩一出反间计,让魏圉替秦国把魏无忌解决掉。

    他先派人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魏圉说:魏无忌打跑了秦军,现在可是天下的人只知信陵君,而不知道魏王您呀。

    然后秦国又多次派人送礼物给魏无忌,还当众问他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

    不出意外的,魏无忌很快就被撤职了。随着魏无忌被撤职,五国联军正式解散。

    魏无忌当然明白自己也落入功高震主的魔咒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参政议事,回到封地日夜饮酒作乐,沉湎女色。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因病去世——我估计他在死前会说一声:终于解脱了。

    信陵君死后,韩桓惠王亲自来魏国吊丧。魏无忌的儿子颇以此为荣,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孔斌(孔子六世孙,魏国国相)。

    孔斌马上就说这事不合适,因为礼制规定人家是国君来,咱这边得也是国君接待,但咱领导明显不想搞这事,所以最好还是算了吧。

    魏无忌的儿子只好拒绝了韩桓惠王的吊丧。

    在我个人看来,魏无忌名列战国四君子之一,有点委屈他了。

    最后说一件事:就在秦军被五国联军击败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47年,五月份,嬴异人也死了。

    当然,你要写个小说的话,可以安排他是被吕不韦给害死的也很合理。

    因为嬴异人死的时候才三十四岁,这在当时也算不上高龄。并且他一死,太子嬴政顺利即位。但这一年嬴政才十三岁,所以秦国大权尽归吕不韦之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读故事,尽在资质通鉴二十一之回光返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dj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