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了《再塑生命的人》的公开课,虽然听课老师还未进行评课,但我自己知道,问题还是不少的。
《再塑生命的人》设计的思路是用三个主问题串起全文——谁再塑了谁的生命?为什么要再塑生命?怎样再塑生命?重点在理解再塑的过程。按照莎莉文老师为“我”做的几件事来逐步分析,层层深入,最后聚焦文章主题。下面来说说自己做得不太恰当的地方。
首先是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丰富。虽然在备课时,我已经细致到把自己所有的过渡语都写出来了,但在指导和总结时还是暴露出自己教学语言的啰嗦和贫乏,既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问题,也不能循循善诱地归纳知识。应该是自己平时上课太过随意导致的,今后我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多听少说,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对学生有所启发。
其次是教学逻辑不够严谨,不能完全自洽。在梳理完再塑过程后,原本直接聚焦主题会更加自然,但我把“说说喜欢莎莉文老师的理由”放在前面,过渡得十分生硬,然后再来说对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接着我又设计一个环节——体味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情感,可能这三个环节调整一下顺序会使逻辑更通顺吧。
最后是时间安排上不太合理,前面在讲解自读课文的方法和“为什么要再塑生命”时花的时间太长,导致前松后紧,后面有些精心设计的环节只能一带而过,如后面我设计了配乐朗读海伦表达情感的句子,我自己备课时深受感染,但由于时间紧张,我只能舍弃,把流程走完,尽量使课程完整。
其实上这堂公开课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应该用生命来备课,真正做到切入文本,深度解读,让自己或者听者都觉得这个设计思路是最恰当的,而不是好像这样也行,那样也说得通。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参考了很多名师课例,以及同事的建议,属于自己的设计很少,这是令我非常惭愧的地方。从事教学已有6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能够酣畅淋漓地和学生一起深入文本,探讨问题的感觉真的妙不可言,让人沉醉,全身清爽。
为了追寻这种教学带来的成就感,我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备课中,希望能多上出属于我自己的好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