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读书楚空艺术文化读书
了解中国古典文学,请从诗词歌赋开始

了解中国古典文学,请从诗词歌赋开始

作者: 凡人思凡 | 来源:发表于2016-10-18 22:29 被阅读625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古典文学最璀璨的明珠莫过于诗词歌赋,从西周时的《诗经》开始,经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纵贯中国文化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传承,深深地影响到每一位华人的文化修养。甚至可以说凡有华人处,皆有唐诗宋词。

中国古代诗词之美,美在词藻,华美清秀;美在韵律,琅琅上口;美在意境,意在言外;美在画面,生动自然。唐诗宋词将汉语文学发展到了巅峰之际。尤其是唐诗,清新大气,思想积极,尤其适合少年儿童。

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孩童时代就自然而然接触到的事情,估计每个中国孩子都会吟咏”床前明月光“。通过诗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障碍,跟几千百年前的古人一起,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一起,共享一轮明月下的思乡之情,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我一向以为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甚至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老少咸宜,无所忌讳,不但因为它的文字语言美,更因为它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充满人性的力量,将”真、善、美“完美地结合一体,我想这正是它能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到让孩子学点国学或复兴传统文化的话题时,我总会大声地建议,把酸腐内容过多过时的《三字经》、《弟子规》啥的抛到一边吧,读读真正的好书吧,比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不但美,而且简单易懂,更重要的是不违背人性。兴国学,读古典,请从唐诗宋词开始。

中国古代诗歌有文字记载当从周朝的《诗经》开始,起初它只是一种生活劳动之余的歌咏,基本上是四言一句的形式。

后来经过楚辞、汉赋的发展,诗人们就研究出了套路,逐渐成了文人的专利,到唐朝时开始正式有了声律上的形式准则。

但是准则用久了难免感到受限制的不快,字数太少,篇幅不够,七律也只有58字,且每句五字、七字过于规范,让人感觉言而不尽,为了更痛快地表达,结果在作格律诗这余又产生了词,一首长调词字数扩展到了90字以上,且长短句字数多样,比起格律师更通俗口语化。

再之后到金元时期,由于大量文人失去了进仕途径,为了谋生而加入到戏曲剧本写作行业,因此促使原来比较粗俗的戏曲文化质量突飞猛进,并像诗词一样增加了很多形式上的要求,讲究押韵,且唱词优雅,进而产生了元剧的繁荣景象,出现了很多今天仍被奉为经典的传统名剧,如《赵氏孤儿》、《西厢记》等。

下面我根据有关古诗的知识,整理了一张关于古代诗歌分类的思维导图,可以对古代诗歌提供一个大概了解。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从诗歌的体裁分

1、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指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两个"楔子"。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

二、从诗歌的题材分

1、写景咏物诗。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描摹事物外形特点和神韵品格,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质理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咏物言志诗。

2、山水田园诗。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3、身世感怀诗。

因一事一物由而引发诗人的对自己官场失意、怀才不遇的感慨。

4、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

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赠友送行诗。

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

7、羁旅行役诗。

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

8、谈禅说理诗。

一般借物、借景或借事喻理,所以其实有些山水田园类的,有些是写景咏物类的,还有些是咏史怀古类的。

9、闺怨宫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10、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相关文章

  • 了解中国古典文学,请从诗词歌赋开始

    中国古典文学最璀璨的明珠莫过于诗词歌赋,从西周时的《诗经》开始,经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纵贯中...

  •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将文心注入大脑,了解文气、文心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指传统文化精华部分...

  • 那些年学国学的孩子

    曾经,没有人懂得学诗词歌赋有什么用。而我又特别喜欢古典文学,于是乎从自己孩子开始,在家给儿子和他的同学上古文...

  • 杂谈|传统文化的闪光时刻,由你我守护

    古典文学诗词歌赋,中国功夫南拳北腿;苏州评弹唱不尽人间故事,羊毫软笔书写万丈豪情…… 传统文化是一块美玉,散发着温...

  • 理性与感性

    有人说,中国人是感性思维。从孔子时代开始,教与学的目的,知礼,礼贤下士。仔细想来,中国古人的诗词歌赋,多以抒情为...

  • 养生,请从了解自己的体质开始

    过了任性挥霍的年龄,开始慢慢注意养生。本着此生远离医院的宏伟志向,我最近开始关注了不少养生讲座和书籍。 养生从何开...

  • 了解自己请从性格开始,请看文章!

    大家好,我是“青柳书生”!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的性格都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相处在...

  • 为什么一定要复兴中国古典文学 序

    序 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偏爱是没有理由的。古典文学是古典文化的优质载体,古典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济世性”,即...

  • 从了解学生开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亲近你,你就要先亲近学生,多跟学生交往,做学生的朋友。 我们在学生面前通常会很威严...

  • 从了解自己开始

    虽然父亲从小教导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对于我们几个小孩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很多人生的观念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网友评论

  • 路人锋:谢谢分享诗歌基础知识给大家!!
    凡人思凡: @路人锋 谢谢喜欢
  • Super安浅浅:上阕下阕的“阕”字,写错。不是这个“阙”,是阕。
    凡人思凡: @Super安浅浅 太感谢了,纠正了我几十年来的谬误

本文标题:了解中国古典文学,请从诗词歌赋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bt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