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
求学?你可知为何而学——《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1

求学?你可知为何而学——《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1

作者: 天一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6-08-08 10:41 被阅读0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是每位上过学的学生都要背,也都应会背的一句。但是,有几个问题可能是在我们背诵时没有考虑明白的:

1、本句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篇,为什么孔子及其学生们把这么一句话放在如此重要位置?

2、这三句话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孔夫子要说这句话?还如此重要?

在《论语新解》中,钱穆先生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理解起来非常有趣。

1、本句并非三句无关之言,而是孔子的三层求学境界,亦是孔子认为的求学必经的三层境界:

境界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十五志于学,最初的乐趣在于学了,并有机会实践(习),觉得自己掌握了,有能力了;

境界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来,随孔子学术能力越强,也有了一定的学术思想,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并实践(有朋自远方来),则是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境界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后,孔夫子成就了一家之言,周游列国,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那时他并不自以为是,觉得别人不接受他的观点是愚昧的或为此生气,而是踏实传播仁政,这又是一种境界

孔子(或其弟子)将此句放在第一位,可见是想告诉所有弟子及世人,想学孔孟之道,你得先有如此的心态与价值观,也要做好准备经历这三种境界。

可惜,大部分求学者都留在了第一境界。而那些所谓的大家,本应在第三境界的人,却没有成为“君子”,因为他们没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这样读起来,三句话就有关系了,是在谈同一件事,而且是层次分明;同时,这句话也指导着自己的求学之路,知道自己到哪里了。

2、这句话之所以是篇首如此重要的位置,个人觉得:

第一,是孔夫子的求学写照,有这个经历才有后面的智慧;

第二,提醒所有跟随孔子的学生们,求学都要经历这些境界,不可焦躁,也不可有他求。

所以,这句话这样读起来的确就有了那么一点意思。

(注,所有文章解读均是个人浅薄之见,没有对错,随年龄经历,这些看法会随时变化,这也是读经典的有味之处!)

相关文章

  • 求学?你可知为何而学——《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是每位上过学的学生都要背...

  • 论语新解-求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求安饱,志在...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论语新解》学而2

    论语学而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不好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 《论语》日日谈第5期

    《论语》日日谈 第5期 吴华平新解 本章为《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原文】 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

  • 论语笔记D2: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篇第一·(三)(四)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新解》学而篇1.1

    【原文】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

  • 《论语新解》学而篇1.3

    《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

  • 《论语新解》学而篇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

  • 《论语新解》学而篇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释】: 近:符合 义:正义、公理 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求学?你可知为何而学——《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qr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