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学而2

作者: 陈尚军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13:10 被阅读28次

    论语学而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不好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白话

    有子说:做人孝悌,却喜好冒犯在上大人,是稀少的;不喜好冒犯在上大人,却喜欢争斗作乱,从来不会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起来仁道也就自然生发出来。孝悌,是仁道的根本。

    释义

    孝,亲亲也,悌,从上也。夫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从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起,做起。孝悌仁之本,将仁道建立在最普遍的人人都能体会接纳的家庭亲情之上,这个亲亲之情是不证自明的。从而儒家的仁道思想有了牢固的普遍的基础,人之常情的基础。

    夫子之道,仁道也。夫子言,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言,忠恕而已。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尽己为忠,不欺为忠。一以贯之者,推己及人也。父子兄弟夫妇,推至君臣,朋友,从家庭到社会,到国家。从家庭亲情出发,推至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为仁道。

    发明

    仁者,人也,可以视为人性。人性从家庭孝亲生发出来,是有道理的。动物与人的区别,人能养亲。亲亲之情,是人性基础。孝亲,是人性本质特征。

    这样绝对的话夫子不讲。孝悌,是仁之本,但不是仁。一味强调为仁之本,则本末倒置,后世变本加厉,愚孝故事多矣。行仁道,做君子,从孝亲开始,仅仅做到孝亲,还不是行仁道,多少在家是孝子,在外朋友交以欺,为官以贪腐,这等孝子,如何能算是行仁道。仁者必孝亲,孝亲未必仁。

    孝道思想,影响中华至深。社会任何阶层都接受。比之仁道思想,接受更为普遍。做个好人,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内心要求,说一个人是坏人,其他有多少本事也没用,说一个人是个好人,是一种基本肯定。做一个孝子,确是社会底线要求,说一个人不孝,简直就是说一个人不是人,是中国人最恐惧的评价,从此这个人便被社会否定抛弃。

    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做个孝子不容易,虽然我们两千年教导,不孝的事还是很多。亲亲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过分强调,强制,反而虚伪违反自然,譬如国家立法要求子女必须回家看父母。

    古人强调孝道,除了人性培养,更有社会功用,没有退休金,没有保险,没有个人独立财产,人老了完全靠子女养活,唯有提倡孝道,才能老有所养,才能维持社会秩序,才能保有人类的文明。孝道是有着宗教的作用。孝道在中国,也有宗教般的强制约束力。

    犯上作乱,是儒家思想排斥否定的。儒家承认文明的价值,认为人类的文明一定会传承下去。承认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以东周建立的社会秩序是合理的。犯上作乱,正是礼崩乐坏的极端典型事件。夫子最为痛心的,就是礼崩乐坏的人类文明的溃败。儒家承认文明的价值,承认人类社会秩序的合理性,所以能够在后来历代君主专制的帝国制度下被社会认可,被统治者推崇。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也不说如此斩钉截铁的话。君臣有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不君则臣不臣。商周鼎革,不是犯上?不是作乱?故后世孟子有言,不闻弑君,闻诛一独夫纣耳。不似有子如此这般反对“犯上作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解》学而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mn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