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马上就要当妈妈了,要不要我把你拉进我的妈妈群?”
“妈妈群?那是什么?”
“这个微信群里全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妈妈,互相分享团购信息,聊聊育儿知识。”
“那好啊,拉我进去吧!”
就这样,我被拉入了人生中第一个“妈妈微信群”。该群成员人数在200人左右,全部为新手妈妈,平均年龄30岁,正是老公孩子热炕头刚稳定的年龄。虽然人数众多,但活跃份子也就二十几个,其余大多数都是和我一样的“吃瓜群众”,所以保持了长时间不发言但也不退群的状态。我几乎从未在群中发言,却常在茶余饭后饶有兴致的翻看几百条聊天记录,这种状态和在大街上围观群体事件有着十分相似的快乐。显然,“妈妈群”的出现,弥补了我不能时常在街上围观热闹的缺憾。
实际上,发生在“妈妈群”里的精彩远远要超出发生在大街上的群体事件。
例如我在“妈妈群”中目睹了中国的婆媳关系是比中国外交关系更加复杂的一种存在。一位妈妈吐槽婆婆给不满半岁的孩子喂食炒土豆,马上就有妈妈跳出来同仇敌忾的讲述今天自己的婆婆偷偷给孩子吃药的恶劣行径。很快,另一位妈妈想起婚前因为新房装修和婆婆大吵一架的伤心往事……
于是一件接一件,如同一场盛大的成语接龙游戏的开始,手机屏幕被“我婆婆……”这样的故事开头不断刷新。屏幕另一边的我喟叹着家庭生活的不易,也萌发了一种未曾遇到如上可怕婆婆的沾沾自喜。
“我婆婆”的故事讲述太多,听众和讲者都有一点疲劳之后,这场盛大的讨论会因为某一个人想起在每况愈下的婆媳关系中没能发挥应有作用的老公而突然思路大转,于是以“我老公……”为开端的另一场接龙大赛拉开了帷幕:老公不带小孩,老公挣钱不多,老公不会浪漫不懂得送礼物,老公工作太忙没时间做家务,老公工作不忙也不帮忙做家务……在愈来愈热闹的讨论中,不禁想到在风和日丽、海晏河清的一天,各家老公被拉出来吊打一顿的盛景。
我从未敢在这种讨论中发言,与老公和婆婆相处的平淡使我在大家争先恐后贡献谈资时不断反省自己怎么如此匮乏。也许我也有过对老公和婆婆的不满,但绝不足以让我在二百多陌生人面前抖落开来,一个个展示。更重要的是,如此平凡的家庭琐事绝不配占用二百多条聊天记录呀!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聊天中,一个个女性沉浸在“母亲”“儿媳妇”“妻子”的角色中,并以这三种角色的经验作为全部谈资,一遍遍地复述着对自己角色的深刻理解。即使群成员绝大多都是职场女性,可话题的圆圈从未超出于家庭之外,从未有过一位妈妈想要去探讨职场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哪怕是吐槽一下并不罕见的傻x同事和领导。
中国女性仿佛先天就带有狭隘的基因,一旦进入到生育程序,成为一名母亲,便如同脱衣一般,一件件的脱掉了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最后剩下的只有“母亲、妻子、儿媳妇”这三种角色,这三种角色在体内愈演愈烈,不断滋生和占据着每一个女性的生活,尽管她也是职场中的“上级和下属”,也是一个热爱艺术文学的青年,然而最终变成了在微信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可以做出108种辅食,如地球一样围着家庭无休止公转的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
每天看着手机屏幕上妈妈群在不停刷新的话题使我有些伤感,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女性,在女权主义者不断为女性争取更多平等权利的时候,身为女性的我们自己却在放弃着和男性同样去开拓更大疆域,实现更多野心的可能。
或许就像波伏娃所说“女人作为母亲是可怕的,必须在怀孕中使她变形和屈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