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学校就安排了新来的师范大学刚毕业的女老师给我们上示范课,教学的内容就是《荷塘月色》。
听说来了一个漂亮的女老师,这个消息在男同学中间快速地传递着,三个、五个凑在一起,发出不怀好意的坏笑。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出了校门就变成了张阿姨、王叔叔,他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同学,这种不标准的师生关系是我们习惯的,但是却不喜欢。
进入了初中就是不一样,老师是大学里毕业的崭新的年轻老师,而且还很漂亮,这让我们非常的期待。
因为是示范课,教室的背后搬来了几把老师的办公椅,气氛就变得有点正式,课间疯玩的学生们就感觉到了这节课的不一样,于是早早地结束了游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叽叽咋咋地议论着新来的女老师。
上课铃响了,学校领导们已经坐在了教室的后面,手里拿着课本,还有几个不认识的老师,听说是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这个阵势是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没见过的。
“起立!”随着班长的口令,我们整齐的站起来,向老师问好“老师好!”
走进来的女老师,穿着一件大红色的衬衫,黑色的直筒裤,迈上讲台的时候,显得两条腿特别的长,剪的乱乱的短发,有点微微的卷曲,恰到好处地衬托着圆润的脸盘,干练中透着一种娇气。
“同学们好,请坐!”老师示意我们坐下,停顿了一下,用目光和点头致意与教室后面的听课老师们打了招呼。
真是个漂亮的女老师,几个坐在后排的调皮男生还是忍不住相互交换着眼神,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太一样,但是都很兴奋。
是个白皮肤大眼睛的老师,声音也很好听,标准的普通话,说话的节奏都是我们喜欢的。
老师简短的自我介绍姓刘,西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以后不出意外的话,会教我们初中三年的语文。几乎都可以听到欢呼声,男同学和女同学们都压抑着自己的激动,低着头窃窃地偷笑。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⑺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注:摘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老师一边朗诵着,一边从教室的前面踱步到后面,又转身走回到讲台,正好这一段就结束了,在黑板上写下了“通感”着两个字。
刘老师从来都不知道,她从我们身旁走过的时候,那飘逸的红衬衫,象一团火,映红了女生的脸,也点燃男生心里的小火苗,课堂变得从来没有的规矩,大家被这团火焰引领者,跟随者朱自青先生的文字,去到了北京、清华园,仿佛听到了被微风送来的歌声般的清香,看见了那一池风致的荷叶,还有刚出浴的美人般的荷。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注:摘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又是一段美妙的朗诵,似乎为了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她从另外一边又是走过去,又走回来,就像现在的明星与台下的粉丝一起互动一样,用声音、眼神和课本里的文字,静静地和我们交流着。
又是恰到好处地走到黑板上,写下了“形散神不散”几个字。
第一次听到那么抽象的“通感”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却分明地感觉到了那种移花接木的美。
“形散神不散”那个时候我想,应该就是老师在我们中间穿梭,但是她很清楚,已经在不经意间,征服了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因为她用一种热爱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个新来的、穿红衬衫的漂亮的女老师。
这堂课上得看起来悠悠然然,却编排得恰到好处,让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的韵律美,又融合了语文教学的要点,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象一幕我们参与其中的电视剧,酣畅过瘾。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注:摘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下课铃响了,我们的美女刘老师戛然而止,走出讲台
“同学们,下课了!”深深地鞠了一躬,走出了教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