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一]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太祖因兵少,便与夏侯惇等人同去扬州召募士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把四千多名士兵交接给他,回到龙亢县时,大部分兵士都叛逃了,到了轾县、建平县,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进驻河内郡。
注[一]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注[一]魏书说:士兵谋划叛逃,夜里放火烧太祖营帐。太祖以手剑杀了数十人,其余的都溃败,太祖才得以走出营地;剩下没有参与叛乱的有五百余人。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刘岱与桥瑁积怨很深,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一]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二]
袁绍与韩馥商议要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被太祖拒绝。袁绍曾得到一块玉印,在席中推到太祖肘边让他看,太祖便笑了笑,然而十分讨厌。
注[一]魏书载太祖答绍曰:“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注[一]魏书记载太祖回答袁绍的话:“董卓的罪恶,暴露于四海之内,我们聚合大家,兴起义兵,远近之人无不响应,这是因为这么做是义举。如今幼主微弱,受制于奸臣,他并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而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注[二]魏书曰: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于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注[二]魏书说:太祖大笑着说:“我不听你的。”袁绍又叫人游说太祖说:“如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成,天下群英,谁能超过他呢?”曹操并不应答。从此曹操更看不起袁绍,计划诛灭他。
评:刘虞没有那个野心,也没有那个气魄去当皇帝。这正是袁绍看中的原因,也是必不能成的原因吧。
后来曹操自比伊尹,霍光。霍光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刘贺荒唐,但人家刘贺至少还敢离开封国,去霍光眼皮底下走个过场。刘虞压根就不愿意好吧。不管初衷是为了忠义,还是只是为了胆怯或不喜当傀儡而已。反正你选刘虞就输了。后面是刘虞坚决不干,袁绍只好自己来做这件事了。
从这里开始,曹操的初衷慢慢开始变了吧。汉室实在是没有资本与这些军阀说话。全国已经乱七八糟了。破坏和坍塌容易,而建立一种新秩序何其艰难。曹操他觉得冤吧,假使没有他,天下又有几人称王?汉室在各路诸侯夹缝中能有活路?他想建立的制度也许根本不是什么九品中正,然而求贤令随着他的死,也宣告破灭。寒门士子还是没有仕途可寻。此是后话。
但在当时,曹操真的是想迎立献帝。不管为了什么,反正当时这绝对是最优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