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一]
顷刻之间,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划废掉灵帝,另立合肥侯,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太祖,太祖拒绝了他们。于是王芬等的计划失败了。
注[一]司马彪九州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于是与攸等结谋。
司马彪《九州春秋》说:当时陈蕃的儿子陈逸与术士平原襄楷都聚在王芬那里,襄楷说:“如今天象对宦官不利,那些黄门、常侍恐怕真的要族灭了。”陈逸听了很高兴。王芬说:“如果真是如此,我王芬愿意驱除这些阉党。”于是与许攸等结成同谋。
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
灵帝想要向北巡视河间旧宅。王芬等谋划在此时发难。上书说黑山贼要攻打劫掠郡县,求得应允起兵。这时北方出现赤气,充斥东西整个天幕,太史进言说:“天象如此,当是有阴谋,陛下不宜再北行了”,于是皇帝终止了北行的计划。敕令王芬罢兵,然后又征讨他。王芬畏惧,自杀。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nǎng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魏书》记载了太祖拒芬的说辞曰:“这废立之事,是天下最凶险的事。古人有权衡成败、计算轻重而施行的,比如伊尹、霍光。伊尹怀着无比忠诚之心,居于宰辅的地位,处于百官有司之上,所以进退废置,不过依照计划就能成功。到了霍光,是受先帝托国之任,借着宗臣的地位,在内有太后秉政之重,在外有群臣支持之势,昌邑王(刘贺)即位时日尚浅,在内没有宠臣可依靠,在朝又没有正直敢谏的臣子为其说话,废帝这个提议还出自亲近机要,所以计划施行起来犹如圜之转动那般不可逆转,事成如摧毁朽木那般容易。今天诸位只看到过去的容易,没看到当今的艰难。诸位自己考虑吧,论结众连党,怎么和当初七国比?合肥王要论尊贵,又怎么比吴王、楚王?然而造化无常,还指望必胜,这不是很危险的想法!”
好吧,这段应该是评判曹操什么想法的重要史料了。姑且认为这是真实的史料。没有内外之势,不是天命所归,小朋友,你想做皇帝,那是做梦。你就使劲作吧。所以,曹操应该是至死都没有想过称帝的。不要把我架在火上考,他是这么想的。他掌握权柄是因为不想做蒙恬。他心里是想要当皇帝的,但又肯定伊尹,霍光那样的做法。看来在他那里,这两个唯二敢把皇帝拉下来的人,还是评价蛮高的。不管怎样吧,得失在己,毁誉由人罢了。
他又绝不是像曹丕那样依靠世家大族建立的政权。他其实是想自己亲手提拔自己的队伍,亲自改造他讨厌的这种现实。讲到荀彧,我会说,为什么他们走的路其实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