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课改实验校,2018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展了“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的课改项目。
项目一经立项,我校便紧而有序地开展起来。每位老师都试图立足于自己的学科特点,认真地研究如何在课程之内融合进闽南文化,扎实又效地推进美育改革。
可是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这一课题的开展却几乎成了语文、艺体类学科的专场。课改项目推进不到一年,我校便开展了“闽南童谣”、“闽南语讲故事”、“闽南语歌曲”、“闽南文化艺术剪纸”、“闽南诗歌吟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邀请了泉州戏剧学院、中华第一诗村秘书长王赎回等团体、专家来校进行汇演、指导。2019年的六一节这天举行的“童心向党、筑梦中华”的大型校园合唱比赛更把这一课改项目推向这一阶段活动开展来的高潮。伴随这一活动同时举办的还有学校的第一届“读书节”、“艺术节”,评比出了学校的第一批“书香家庭”、“书香教师”、“书香少年”的代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余,我不禁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活动虽然很丰富,可是与数学学科相关的项目却一个都没有。数学老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思来想去,有两点比较确定:1、语言、艺体类项目的活动比较显性,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活动开展起来也相对活泼热闹。这就直接决定了语言、艺体类的项目比较便于开展。开展起来孩子也乐于参与。2、数学比较单一、直白。逻辑紧密、推理性强是它的特点、简单明了是它的追求。大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的是解题方法的引导,很少想过要在课堂上融合进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这就直接导致了虽然一年以来这一课题开展得轰轰烈烈,和数学课程相关的项目却一个都没有,数学老师好像也成了这一活动的局外人。
可是,仔细想想,如果真的用心去挖掘的话,数学课程照样能在这一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大有所为。
那么,究竟如何挖掘,让数学课程在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这一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呢?在我看来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
在数学课堂上融进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 在数学课堂上融进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一:在几何与图形的教学中,融合闽南建筑的特色,推进美育改革。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是对闽南红砖建筑特色的形象表述。
所谓“红砖白石”指的是闽南传统建筑是用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墙体,本地特有的橘红色红砖贴面,使得色感异常强烈,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
“双坡曲”,是指屋脊两边的瓦面并非如其他地方的直线坡度,而是略下弯呈弧度下降。从外观上看,其独特的“曲线美”能给人美感,这种“双坡曲”,使得雨水在屋面流下时,先蓄势下滑,后在屋檐口完成“冲刺”,出得更远更彻底。
“出砖入石”是闽南红砖区建筑中一种十分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和红砖交垒叠砌,因其外观而得名。
“燕尾脊”是指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像燕子的尾巴一样。
“雕梁画栋皇宫式”即按皇宫式样建造的大厝,也称官式大厝或“皇宫起”,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在这种建筑中,木雕、彩绘、石刻、透雕、泥塑、剪贴等民间手工艺精品随处可见。
你看,在闽南建筑的特色风格中,融合了多少数学元素在里面。
根据闽南建筑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授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设计这类课程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提前拍摄一些有代表性的闽南建筑,如蔡氏古民居。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这些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图片,找一找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平移、㫌转、轴对称等数学知识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闽南建筑的平面图、剪纸或房屋模型。孩子们在画、剪、做的过程当中,不但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借此比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闽南建筑的特点,发现其中的美以及其中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而像我们这种一个年级有十个左右班级规模的学校,甚至还可以借此举办一个作品展。这样的话就能不仅限于在课堂中融合进闽南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闽南建筑的美,还可以使这一活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以此推进学校的美育改革。
在数学课堂上融进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合闽南传统美食,推进美育改革。
闽南文化璀璨多姿,不光建筑有特色,美食也是一枝独秀。做为一个闽南人,怎能不了解“舌尖上的闽南”呢?
作为省级课改项目,在“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中,怎样让闽南美食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伴随这一课题的开展而铺展开去,让它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留下美好的生活印记?在我看来,做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完全可以从解决问题中的问题表达上入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认识各种闽南特色美食。
比如在教学搭配的学问一课当中,教材出示的是不同颜色小丑帽子与衣服的搭配。我们完全可以改成闽南美食的搭配。题目可以这样出:小明去美食街购买闽南美食,一个摊位上有以下几种美食:海蛎煎、润饼菜、土笋冻、沙茶面、麻糍。如果只能选两样,他最多有几种搭配方法。
再比如在教学营养成份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出题:小明中午去学校食堂点了如下闽南美食:泉州牛肉羹250克、猪肉粕50克、五香卷100克。请根据营养成分表计算出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
这样,当孩子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我们就能结合题目的内容介绍各种闽南美食。让这些闽南美食的名称、来历、特色周而复始地出现在孩子课堂上时,慢慢地这些美食名称就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朝一日,当他们外出时碰到这些美食,就会有想尝一尝这些美食的冲动。尝过之后,这种舌尖上的记忆就会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脑海深处。有一天他们长大了,行走于世界各地,就会把这一特殊的印记带出去。就像植物的种子一样,随风顺水播撒开去,遇到适合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届时,闽南的美食文化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
在数学课堂上融进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三、在数学的活动课中,融合闽南旅游,推进美育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文化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推销自己的一张有力名片。旅游经济也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做为一个闽南人,我们有必要熟悉我们的家乡。当我们外出时,面对外乡人,说起闽南,我们要有足够的骄傲和自信,我们要能如数家珍般地向他们介绍我们闽南的各种人文景观,旅游特色。对于泉州十八景的熟知,要像熟知自家后院一般熟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闽南代言,让闽南文化这张名片随着我们的足迹飘扬过海,享誉世界。
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课上融合进闽南的旅游元素,让孩子从小认识,感受闽南之美呢?我想,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稍作改编,把闽南这张名片恰当地融合进数学课程当中。比如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课巜我们一起去游园》一课中,有一题如下:有48人去游园,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金120元,大车每辆最多乘18人,租金160元,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我们只要把这道题稍作改动:小红她们班有48人要去泉州十八景之一的泉州东西塔参观游玩。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金120元,大车每辆最多乘18人,租金160元,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题目之后介绍东西塔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我们的这一堂课就融合进了闽南的旅游元素,孩子在探索题目答案的时候也一起认识了泉州东西塔。只要我们经常性地践行这样的课堂就能有效地参与到我校的省级课改项目“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中去。也只有这样,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才不会沦为这一项目的局外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推进者。
总之,“融合闽南文化,推进美育改革”是我校承办的省级课改项目,它的参与者是我校的全体师生,而非只是几个相关的个人。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任教什么科目,只要思于心、践于行,就能为这次省级课改项目的开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