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文字我爱读书和写书评
牛人和普通人是如何拉开差距的?

牛人和普通人是如何拉开差距的?

作者: 甘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9-09-15 20:12 被阅读0次

    ​​打开朋友圈,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人生百态的众生相,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窥探不同的人生际遇。有的人哀怨生活的不容易、命运的不公、碌碌无为处境艰难,而有的人能力与日俱长、获得的成就屡创佳绩,人生过得有梦可追、有钱可花、有人去爱,还有一种人是内心有抱负、对生活抱有期待,希望获得改变,但又有点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

    今年因为参加了一些高质量的社群,链接了很多优秀的伙伴,朋友圈注入了不少高质的新鲜血液,通过对他们的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刷新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大多数人天资都普通,和你我一样,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钱,但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步地开辟出了自己的新天地,达到了让很多人仰望的新高度。

    这些人是怎么冲出云雾,平步青云的呢?我们都很好奇。

    小马宋就是我们的知音,他专门写了一本书《朋友圈的尖子生》来剖析了他朋友圈中13个有趣有料的人生故事,这13个不同版本的故事足以让你懂得优秀的人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逐渐过上了精彩的人生。

    小马宋的人生本身也是一个传奇,他从一个锅炉工到创意总监,曾任暴风魔镜创意合伙人,第九课堂联合创始人,暴风影音高级市场总监,现是独立战略营销顾问,逻辑思维、得到营销外脑。他通过观察和采访朋友圈里那些不同的、有趣的人,记录他们的言行,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给我们呈现出不同的人生路径和成功法门。

    通过这些人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获得成就的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在于这三点:爱读书是成功人士的标配、知识只有被使用才有价值、建立知识系统思维所向披靡。

    一、爱读书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小马宋在书中提到:人的能力一般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种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经历、学习案例和学习他人,这种是偏实践型的学习获得的;第二种就是看书、学习理论获得的。而他在书中谈及的一个主角李叫兽——2016年底被百度收购,25岁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说他所有的东西都是看书“看会的”。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通过读书他早早地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初中做演讲的时候就说自己希望成为一个跨国公司的CEO。而我们很多人在而立之年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迷茫不知所措。

    古今往来,所有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无不和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人层出不穷,比如彭小六、樊登。

    “央视一姐“董卿就在一个采访视频中提到她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每天阅读一小时,几十年如一日、揽胜广告公司有个著名的文案秋爽他小学时就读了大量哲学书籍、投资天才马文亚10岁前翻遍了平顶山新华书店所有的商业类图书、站隼老师每天保持阅读一小时的习惯、小马宋小时候读书不多,但从2015年开始坚持大量阅读……

    有句话说的是:当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就静下来读书。

    读书是门槛最低又最便宜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了,花几十块年能学到别人几十年的心得和经验,简直不要太划算!

    有的人说,我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你肯定听过: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你现在在哪儿,是你过去两年来的选择决定的;你两年后在哪儿,是你接下去两年种的选择决定的。”

    你想要两年后成为你希望的样子,那就不要想太多,开始读书吧。知识没有重量,但有力量!你可以轻松地带着他们去前行。

    二、知识只有被使用才有价值

    很多人感叹: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生活还是不如意?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的作者Angie在书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的真相——道理懂那么多,你却依然不行动。

    你是否进入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看完一篇文章——太棒了赶快收藏——不做笔记也没有任何行动——下次再看到类似的文章——觉得好眼熟但没热情了——再次看到类似的文章——哎呀一点用都没有,浪费我时间。

    但,如果你这样:看到一篇文章——太棒了收藏起来——从中挑三个点写进笔记——笔记中挑一个点进行实践——下次再看到类似的文章——再挑有启发的点写入笔记,挑一个进行实践——如此循环,你还会是原来那个你吗?还会觉得读书无用吗?

    真正的问题不是读书无用,而在于你学而不用,知识只有被使用才能产生价值。李笑来就强调过“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因为价值只能通过创造实现”。

    《朋友圈的尖子生》中就阐述了李叫兽学以致用的故事:李叫兽在读大一时,学习了《金字塔原理》中“逻辑表达“的方法,他在撰写会议通知时刻意去练习学习到的这个表达方法,平常只需要五分钟就能编辑好的会议通知,他写了一个小时,刻意去精通这种表达方式,他在学习了决策树理论的时候,晚上舍友去聚餐,在考虑要去小肥羊还是另外一家餐厅时,他又拿出来刚学的决策树理论去分析一下。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是古人就已经教导给我们的智慧,正是李叫兽这种极致践行的精神,让他对习得的理论知识彻底的消化吸收了,成了他成长路上的助燃剂。在别人对于百度这样的公司高不可攀的时候,他25岁就成了百度的副总裁。

    三、建立知识体系思维所向披靡

    从小上学时就经常被教导学习应该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然而能真正做到的凤毛菱角,大多数的我们对这句话烂熟于心,但具体要怎么做呢?不太会。

    而小马宋在《朋友圈的尖子生》中分享了这个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方法,简直不能太赞了!这个方法是李叫兽在知乎上关于“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的一个答案,含金量超高。

    李叫兽提到: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期待一个书单,可我要告诉你这没什么用。高考650分和450分的人他们参加高考的书单都是一样的。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呢?那是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看书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如何才能使看书的价值最大化,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那就需要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如何建立?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比如当他看到一句话: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很多人看完这个信息几秒钟就过去了,但他不一样。他就这一句话学习了一个小时以上。他必须找出5个以上的能被这个理论解释的现象才肯罢休。他由此联想到了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得多。再比如“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这句话早有了,但并没有人挂在嘴边,直到雷军说了句“在风口上,猪也会飞。”,从而被记住并传播……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他联想了很多个类似的现象。李叫兽说:真正导致人和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你的收获也就越来越大,接触一个知识点,你可能和很多知识点都能建立联系,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不过是水到渠成。

    (2)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每学习到一个新知识,不仅仅要去联想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其解释,还要思考“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李叫兽在学习到前面提到的“人脑喜欢视觉化”,他把这个运用到了他的公众号中,演讲中,甚至想到了将来的求婚场景,不是说“我和你永远在一起”,而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都70岁了,仍然能手牵手走在XX的沙滩上。”

    太有画面感了!

    每学习到一个新知识就要提前去构思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要怎么去用它?可以在哪些地方运用?

    因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知识在脑袋里躺尸,到了可以用的场合都想不起要用什么知识。李叫兽说“提前设想知识的用法,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遇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甚至不用思考自动反应。

    (3)尝试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探索事物背后发生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时,仍积极探索答案。”

    比如我们上次公司组织去吃自助餐,看到琳琅满目的餐品,从这边转到那边,选择太多了转来转去却不知道要吃什么,随便挑几样吃吃也就完事了。但是李叫兽不一样,他能在一次吃饭时面对餐厅提供的一份超长的菜单,朋友不知道该选什么的时候,他却思考着这现象背后的原因,由此想到一个心理学实验——决策瘫痪现象,它指在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们会因为对比消耗过多的精力而选择放弃。正好说明了餐厅菜单过长的问题。

    所以,高手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思考方式的不用。每次比别人多思考一点点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时间的复利也会让你和普通人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

    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它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多思考知识的用法: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保持探索欲和好奇心:碰到反常的事情,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牛人和普通的差距就在于他们不仅好读书,还很会读书。如果你也能习得和他们一样的思考方式和做事准则,你终究也会成为一个越来越牛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牛人和普通人是如何拉开差距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it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