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婺文化、婺学,广义上讲,乃八婺大地亘古以来,婺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物质财富的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婺文化、婺学乃八婺先民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儒释道耶回以及马克思主义等领域的优秀文化。婺文化的核心乃是中和,可谓是龙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有道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婺人谦虚好学,质实朴茂,包容厚德,心怀天下。
鄙人认为,婺文化、婺学在金华历史上出现过三个兴盛时期。
第一个时期。传说黄帝师从婺人赤松子,曾在金华山炼丹修道铸鼎,为定鼎中原,一统天下,起到关键性作用。金华山一带,建有不少禹皇庙、禹王殿,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浦江上山文明遗址都在万年上下,八婺大地发现多处类似文明遗址,还有姑篾国遗址等等,这些都说明远古时期,婺文化、婺文明曾处在全国甚至世界文明的前面。
第二个时期。两晋南北朝,婺州出现了黄大仙、徐公、安期生等本地大仙,道家之翘楚,葛洪也在九峰山、金华山炼丹修道。南朝梁儒学大家刘孝标隐居金华山讲堂洞十二年,著书立说,影响深远。特别在佛教方面,出现了多位大师,有梁武帝的受戒师——智者国师,梁代“三大士”,金华就占了两位,傅大士与嵩头陀达摩。嵩头陀达摩是古天竺僧人,后到金华各地建寺传道。根据傅大士文集、宋濂文章以及地方志记载,他在金华传道先后五十七年,最后在婺城区九峰禅寺圆寂。傅大士,深受达摩影响,成为中国维摩禅祖师。这一时期,婺文化、婺学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个时期。北宋、南宋,金华人才济济,尤其南宋以来,都城南迁临安,婺城几乎成为南宋皇朝的陪都,范浚、吕祖谦、陈亮、唐仲友以及北山四先生等学问大家,婺文化、婺学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宋元明皆是如此。元代儒林四杰,金华就占了一半,浦江柳贯,义乌黄溍。明朝官修《元史》两位总裁官宋濂与王袆皆为金华人,特别是宋濂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闻名天下的理学大师王阳明,也曾到婺州游学,深受章懋等影响。这一时期,婺文化、婺学可谓第三次达到高峰,故有“小邹鲁”之称。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婺人继承先辈婺文化的精髓,走儒释道融合之路,“闻着花香回故乡,站在金华看世界!”婺乡人,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的资本,经世致用,让婺学第四次崛起!我们立足金华,道传天下,泽被乡邦,造福人类!
婺文化要振兴,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不论是南山还是北山,不论是尖峰山,还是婺江水,不论是金华城区,还是八婺大地,被忽视被破坏的人文遗迹,真是数不胜数,常常令我痛心疾首,也让我内心流血!看看金华最古老的金华山九龙村讲堂洞,创办于南朝梁,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如今破败不堪,埋没无闻。达摩传道于金华,穷毕生精力建造寺庙,传播佛教,可谓是明理躬行的代表。宋代名宦潘良贵、梅执礼等先贤,墓园被毁,知者寥寥。北山老八景,除了三洞、鹿田外,别的六景:草堂、灵源、山桥、潛岳、宝峰、宝石,几乎被湮没,今天又有几人知晓?北宋开国元勋潘美,宋史有传,但金华地方志却遗忘了这位老婺乡人——忠臣良将!潘美(潘仁美)被小说家演绎成为奸臣的代表。婺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宋明理学大师朱熹先生之先生(也即祖师爷)罗从彦,福建剑州(今福建南平)人,从祀孔庙,他的五世祖罗融,曾任婺州通判,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累死任上,葬于北山,子孙留居婺城罗店。婺文化,有待于挖掘的东西太多太多,还需婺人共同努力补救之!
但愿婺人对此引起重视,展示婺文化自信,在文化挖掘与文化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开创金华美好的未来!让婺文化引领中国文化方向,让婺文化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