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费孝通

作者: YokinLu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18:52 被阅读3次

这两天满圈的疫苗问题,直接触底道德底线。很多东西,似乎已经不是单一凭法律,或者道德观可以约束和威慑的了。

正好手边在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是一本年代久远的社会学小书,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一些概念,现在读来,大部分并不过时。乡土,不是乡村,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这种特性会慢慢和新的社会形态相融,慢慢消逝。但它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它不是全然的不好,落后。“礼治”和“法治”并非水火不容。

这本书上有一段,我觉得很适合用来解读最近的疫苗事件,蛮合适的:

《乡土中国》费孝通

根据《药品管理法》所处的三百多万罚款,表面上的惩罚实质上却成了一种保护。

感慨过后,还是回到这本书,这是一篇读书笔记而已。

《乡土中国》费孝通

从全书的构成来看:“乡土性”这种意识形态形成的前提  —  “乡土性”的形成  —  “乡土性”的弊病  —  礼俗社会从“礼治”向“法治”过渡的困难  —  理性的需求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我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已经不靠种田谋生了,行李里奶奶也用红包袋塞了一包泥土,家乡的土。以至于整个大一,每次摸到箱子里的红包包,或是坐轮渡过黄浦江,我就犹豫,该不该把它扔进去以保证“不会水土不服”,又着实担心会不会因此变成“往黄浦江投掷不明物体污染水域的危险分子”而屡屡作罢。这种风俗于我,已经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是个麻烦。

这种想法当然会慢慢消逝,但是改变固有的世俗观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敬畏还是应该有的,纯法理的社会,难免淡薄。这一章作者的观点似乎过于绝对了。

*文字下乡*

用了两章,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文化下乡不代表知识下乡。

书里有两段话,精辟总结了其中的盲点:

“……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多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群系中发生意义。

比如在第一章中提到的“熟人社会”,就是这种社会格局的一个具体表现。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这类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障碍。熟人社会一直都是这样,现在仍然是。如今有“生于斯,死于斯”观念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这种熟人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现在大城市里的第一代漂儿,即使工作体面,有车有房,仍然逃不过心里不熟悉的惶恐,最简单的一个:老人小孩生病,找不到人打招呼,总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在老家,认真寻摸起来,几乎半城亲戚,无论做什么,惯性找人“打个招呼”,以求安心。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 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

出发点:“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家族*,*男女有别”*

也都是在说明“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要被遏制着……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礼治秩序*

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

法律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维持礼的这种规范是传统。

礼的养成通常用“克”,“约”来形容,这是我们现在提倡“遵法守法”所欠缺的,不是特定权力加之于个人,而是主动服从于成规。

“大无畏”是一个中性词,不受约束滥用是很可怕的。

*无讼*

这章用举例的方式,阐明传统乡土社会对“讼”的排斥态度。

而当“讼”成为坏人手里的一柄剑时,法就成了包庇作恶的工具了。

*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和“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的实质

*血缘和地缘*

“血缘是身份社会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是一次社会性质的大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名实的分离*

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要它变,要它变的原因是它已不能答复人的需要。

*从欲望到需求”*

“欲望经了文化的熏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社会变动的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带来生活上的满足时,人们发现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生存的条件是动机,要依需求去做计划。”

相关文章

  • 《乡土中国》书评

    乡土中国 看完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费孝通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所作《乡土中国》则是中国社会学的入...

  •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附pdf电子书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豆瓣评分 9.2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全书...

  • 读书感悟 17行政1 张佳蓉的171321126 1886800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

  • 《乡土中国》: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大家小书: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大家小书: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 ...

  • 一小瓶土、春天和我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费孝通) 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提到,在他出国时,他的妈妈偷偷包...

  •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精典名言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

  • 从乡土社会去理解父母的固执

    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 江苏吴江人,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 《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两天满圈的疫苗问题,直接触底道德底线。很多东西,似乎已经不是单一凭法律,或者道德观可以约束和威慑的了。 正好手边...

  • 乡土中国 费孝通

    # 乡土本色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中国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中国农民聚村...

  •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作为一个从小就生长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我们很少能够接触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小时候,偶尔在城市里见着了,也会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费孝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nj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