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188634/3fa4d4fdfc26facd.jpeg)
文/乐州树
佛教把生老病死称为人生四苦。
对很多人来说,病苦与他们而言远在天边。除非自己或家人被病苦折磨过的人,对这种苦才有着深刻而悲切的领悟。
儿子两个月的时候,公公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他还没有好好感受一下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撒手人寰。从那时起,我对死亡产生了一些恐惧。对于死亡,任何人无能为力,包括医生。所以我似乎明白:人虽不能长生不老,但一个人的健康对于自己以及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来说无比重要。
于是,我一直在找寻生病的因和治病的药。在这期间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通过很多网络平台开始关注各种各样关于养生、拔罐、针灸……的知识,甚至还买了几本中医的书,诸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但至今我只翻了几页,书依旧呆呆地立在书柜里。中医内容庞杂博大,涵盖面广博,还要有丰富的望闻问切积累的经验来做支撑,别说学中医,就算入门都是难于上青天。
但后来我突然看到一个关于中医的阴阳平衡方面的视频。这个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时我记住了很重要的一句话,是说人的疾病除了先天之本,还跟后天护养以及个人修为有密切的关系。
当时我很纳闷,人的疾病为何与修为沾上边呢?我好奇地查阅了一下修为的定义:修为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属于个人软实力。佛教、道教中指通过修炼之后所达到的境界。
中医理论中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一说,这不正是说明了人的情绪是和疾病有关吗?而不正确的思维模式造就了情绪的失控。情绪的失控会干扰人的气血的运行。 如果人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就会更趋向于健康吗?这时候大概就是修为的功劳。
所以我们学会豁达,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心存善念,心无恐惧,坦荡做人。并且做好当下,不要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随时反观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做到这些有点儿难度,但通过不断地反省和修正,让身心合一,可以让自己有质量地活着。
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经常不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是天地规律所不能容纳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人要不断地修正自己,这样不仅关照自己的身体组织运行的规律,也是顺应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顺应规律,岂不是安详之态?
很多学校匾额中题字: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学真。这个真人正是指有修为的人、高尚的人。这个真人不好做,但我们一定要去做。看到别人的过错,赶紧反省自己的过错,让自己离真人更近一点。
当我们社会当中的真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现在和未来的世界舞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