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本身也是活的,有它自己的生命和成长,故事存在那里面,跟着一块儿活,一块儿成长,于是就都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可是谁又能保证事情原来的模样就是它的真相?
——题记
电影《芳华》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一亿,可以说来势凶猛。打着爱情青春片的名号,《芳华》虏获了不少少男少女的心,媒体曾这样评论《芳华》:用一种充满阳光、也能承接黑暗的双重力量,有力地将那一段终归会在时间中消逝的芳华,凝固在了影像中,用真诚的表达留住了那段记忆。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时代那些人,在影像里留住了一段难忘的青春。
一
《芳华》中的人物充满阳光,也承接黑暗。
刘峰是个典型的活雷锋,这也就注定了他充满阳光活力的一面。林丁丁,萧穗子,郝淑雯,陈灿,他们用智慧与美貌诠释着文工团的魅力所在。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面对是非曲折的问题上面,仍然心存着一丝邪恶的力量。
郝淑雯大大捏捏,性格豪爽,这是她阳光直率的一面。然而面对何小萍,她却始终秉承着一种态度:坏的永远就是坏的。身为宿舍长的她,丝毫没有考虑到何小萍那敏感的神经,在何小萍第一次拿军装照相事件败露后的咄咄逼人,让何小萍在众人面前丢弃自尊,任人唾骂,遭受着难以忍受的耻辱时,她没有半点换位思考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一次次伤害何小萍。
这时她邪恶的一面,也是故事中人物矛盾复杂的交叉点。
林丁丁在面对何小萍事件的过程中,她的态度其实很微妙。从她对军装无故消失到最后得知真相时一脸的生气。当她质问何小萍时,她刚开始很强势,但在别人进行劝阻时,她的态度瞬间软了下来,表现出她温柔的一面。可以说,林丁丁这个人物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她在思想上根本不独立。这也导致在刘峰与她表白后,她一脸的诧异与惊慌,因为此时在她心里根本不知道,她需要什么。而当她与刘峰拥抱的画面被他人当场撞见时,别人的一句:你腐蚀活雷锋,让她瞬间没了主,以致于她最后诬陷刘峰,只为了保住她可怜的自尊与所谓的名誉。
结果不出所然,大家公认的活雷锋,竟然成了猥亵女同志的罪人。而这个消息大家竟然都默不作声,没有人出来打抱不平,领导沉默,所有接受过刘峰恩惠的人也保持沉默。他们的阳光此时变得不再阳光,黑暗笼罩的文工团集体沉陷。刘峰走了,下放到前线,而只有大家公认的坏人何小萍去送了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对比反差,人性的丑陋此时被凸显的一览无余。
阳光与黑暗,在任何涉及到自身利益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突出,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区别人心向善的关键所在。
二
阶级之间的差异明显,层层都是对比,层层都是无奈。
电影《芳华》中郝淑雯的身份是革命子弟,父母是个大官。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她的趾高气昂与不可一世让她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她对何小萍指指点点。而何小萍的家庭背景很是惨淡,父亲被下放到劳改所,以致于正常的书信交流都不敢明目张胆,直呼其名,从小过着寄养生活的何小萍根本感觉不到父爱,这就导致她的一些行为处事要与别人很不相同。
而从刘峰与萧穗子的对话中,谈及马班长结婚时娘家的要求时,其实反映出那个时代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无奈。迫于生活的压力,只能寄希望于浩浩苍穹,可是这样的无奈在现实面前其实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原本水火不容的郝淑雯与陈灿走在了一块,原因是他们相爱而且门当户对。我想其实相爱只是一种借口,因为如果真的相爱,影片最后陈灿怎么会与郝淑雯呆一两天的时间都没有,还忙着跑动跑西,张罗生意。我想作为两个大有背景的家庭,在那个年代,会为钱愁吗?根本不可能,那么原因只有一个:郝淑雯与陈灿的结合只是有名无实。他们只是相互利用对方的身份,而他们之间根本谈不上真爱。我想通往仕途的路上总要需要点筹码,他们都各自揣着一份私心,但又舍不得撕破脸,也许这就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那种默契,这种默契让他们相互共存,即使同床异梦,也都无所谓。
但是,在萧穗子身上我看到了她的无奈,看到了她心痛撕情书的泪眼蒙蒙。她知道陈灿的家庭背景后,知道他受伤后,送金项链的那份决然与情意。只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差距,让她无法再继续下去,除了放弃,她根本没有别的出路。
这是一群人的无奈,也是一群人的集体自杀,只是他们杀掉的都是鲜活的理想,包括爱情,包括情意。
三
“你能救赎别人,何时才能让自己解脱。”活雷锋很活跃,但活的并不太好。
刘峰犯了错,错在他太把别人当回事,以致于他在任何时候都要承担着活雷锋带来的风险。
刘峰是个十足的活雷锋,他为救他人受伤,导致不能在继续跳舞。他为了守望爱情,甘愿放弃进修的机会,把机会送给了别人;他被人误解,奔赴前线,仍然坚守本心。为国家,为他人,他放弃了那么多,成了残疾人。但他始终没有半点怨言。
为了保住战友的尸体,他身负重伤,仍然坚持留下来。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看到了这世间至善的一面。可是就是这种人,当他成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时,仍然有那么多人欺负他。妻子埋怨他,跟别人跑了。他过着惨淡的生活,但依然坚守着心中的那份淡然。
当老同学相见时的那种身份地位的差距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活雷锋那种不卑不亢的气质。也许对于他来讲,衡量他过得好不好的不是金钱与物质,而是那种人内心片刻的满足与欣慰。而这种欣慰与满足来自于他的战友,正是这样一群人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与这群死去的战友相比,他是幸福的。
何小萍在战地医院的事迹让她成为了一名英雄人物,而她的精神也面临了奔溃。虽然故事结局,她恢复正常。但从刘峰与何小萍身上,我们看到了孤独与隐忍。他们凭借着这一份孤独与隐忍活出了自己,虽然坎坷,但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故事虽然曲折,但相较之下其实都是一种人性的对比。我由衷欣赏编剧每一次对人性的呐喊,因为这能真正反映生活,记录生活。
四
青春与爱情都略显苍白,值得回忆的永远是那段芳华岁月。
整部电影,故事情节说的都是生活,说的都是人性。但让我最感动的还是这一段芳华过程中的情感流露与人物冲突。
文工团的岁月让一群人聚在一起,产生了感情。这是文革时期革命友谊的见证,所以说那时候的情感很是朦胧。何小萍的朦胧爱恋,林丁丁的世俗爱情观以及萧穗子的暗恋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酝酿出来的产物,但是正是这种朦胧让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很微妙,青春年华也变得更加波折,充满意味。这样的环境下,《芳华》中的男女主人公间的情感纠葛才会变得更加合乎实际。
这样的背景下,人物的发展才有故事性。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时代那些人,在影像里留住了一段难忘的青春。
也许正如影片最后所说:“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
留不住的时光,留住的芳华。它沉淀在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等待接受再次的洗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