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排奥运会夺冠了。全网关注奥运关注女排的人都看起来很激动,郎平的报道、女排精神的文章也刷满朋友圈,大家纷纷在朋友圈发来贺电。
让我们少点套路,坦诚一点:我们就是想赢啊,我们就是想拿第一呀!
比赛不拼个你死我活,不分出胜负,不然我们这么热的天坐在电视机前看得热火朝天的我们在看什么呢?我们看的就是竞技搏杀,看的就是高手秒杀菜鸟,看的就是技能强的对技能弱的碾压,通过正规文明有规则的比赛来完成的碾压。
所以,我们再真诚一点:输了就承认技不如人,别扯什么“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讲真,为了搞友谊的话,我们直接开party不就完了,费劲的参加奥运干什么,大家吃吃喝喝唱歌跳舞也一样能发展友谊!
如果真的不在意成绩,为啥大家一直都在骂男足,而且骂了很多年?
如果真的不在乎成绩,那我觉得男足就挺好,参与了很多年啊!
这种逻辑真的很让人费解——一边说不在意成绩,一边又大力报道和赞扬夺金。我们的主流心理文化什么时候能正常一点,不要这么扭曲。好像直奔目标,关注成绩就特别功利,特别LOW,非要用遮遮掩掩,非要歌颂伟大精神,好像才会显得我们高逼格。
体育比赛的精神就是竞技呀!就是要拿第一呀!
什么叫竞技,就是比比谁最厉害,谁跑的最快,谁游的最快,谁赢球最多,然后你说要重视体育精神,然后又说不看重成绩,这特么到底在说什么?
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2
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说,乌合大众喜欢看刺激的,热血沸腾的,比赛就是能带来这种刺激的项目之一。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说,比较和竞争是确定社会身份(就是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个体能在群众中获得更多资源的一种证明和保证。
成王败寇就是真实的社会规则。只不过现代社会文明了,给了你更多可以尝试的领域,你写作不行你还可以画画,打球不行还可以游泳,我们的文明只是拓展了可竞争的领域,但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个规则。
我们人类从自打开始直立行走形成人类社会的最初就已经是这样了。
资源有限和稀缺,让我们不可能人人平均的享受资源。恰是竞争和对有限资源的掠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人类的文明让我们人类爬上食物链顶端。
然后,你通过竞争占稳自然界老大的位置之后又来说,我们要文明,我们要和谐,大家只要参与不用管结果就行了,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是强者对弱者的一种洗脑,或者是弱者的一种自我安慰:“我争不来冠军,我参与了一下也是好的。”
不为夺冠只为参与,你自己家楼下操场跑一下就好了,何必和高手对决?
“我参加了奥运”,这句看似是参与意义更浓的话的背后也是一种身份的彰显和能力水平的彰显,我是奥运级选手不是省代表队的水平。同样也是一种比较和PK,也有着对更高胜利的向往。
傅圆慧红了,不是因为卖萌,是因为人家拿了奖牌又会卖萌,你让那些输得一蹋糊涂的选手卖个萌试试,谁看啊!
所以,别自欺欺人。
竞争和比较,这一过程就是在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实现阶层精英的重新流动。通过明确制度规定的竞争和比较,让大家都有挤身社会上层的机会。
而这种可以通过有效竞争而获得上位机会恰是给普通大众注入的一种心理安慰,同时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上升通道,你有能力你就有可能有机会变成精英。它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的稳定,让底层的普通人有途径可以向上挤入更高一个阶层,过更好的生活。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合法合理的竞争渠道以及筛选精英的机制,那么必然会产生暴动和革命。
只不过,体育比赛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竞争和比较罢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你敢说,你想一辈子停在现在的状态,自甘如此嘛?你就不想变得更好,你不想在你们的团队中能力超过其他人?只为参与你会为现在的工作没有上升通道而苦恼的想跳槽吗?
所以,我们把事情看得透彻一些明白一些,对自己也真诚一些:
我特么就是想当最好的呀!
3
什么时候可以说重在参与?
就是你已经当了老大拿了第一,已经证明过了自己的实力,已经到了可以纯粹享受比赛乐趣的时候,可以说成绩不重要,我就是来玩玩的。
比如,今天戴维斯回来打斯诺克,可以说“成绩不重要”。又比如,当年的体操王子今天回来参加体操杠铃,他可以说“成绩不重要”。
当然,这些优秀的顶尖的运动员肯定不会这么说,如果他们拿了金牌的时候这么说了,你瞧瞧会不会有人骂他们装逼。
真正有资格说的人,才不会说重在参与。
而我们对真正拿了第一的人也会由衷的说一句,实至名归!
重在参与?!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