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随笔散文散文
读贾平凹的《谈家庭》/家是忍耐之所,也是宽容之地

读贾平凹的《谈家庭》/家是忍耐之所,也是宽容之地

作者: 闲看花落_ | 来源:发表于2019-05-05 20:38 被阅读0次

家庭是苦涩的果,也是甜蜜的糖,谁也离不开。

家庭是纠结的痛,也是欢愉的爱,谁也逃不脱。

家庭是忍耐之所,也是宽容之地,谁也别计较。

这是我读贾平凹的《谈家庭》一文得到的感受。

这篇文章吐露出每一个身处家庭的人的共同心声,有无奈之苦,也有走心之效。

一. 有了家庭,多了烦恼

没有了家,一颗热烫烫的心往哪里放?

可是,一旦组成了家,便少了惊喜,多了疲倦。

贾平凹说:

“家庭组成了,淑女一变成佳妇,从此奇男已丈夫,人生揭开了新的一页。新的一页是一张褪色的红纸,惊喜已不产生,幻想的翅膀疲软,朝朝暮暮看惯了对方的脸,再不是读你如读唐诗宋词、看你如看街上流行杂志的封面。”

“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这是浪漫派文人沈从文的绵长深情,但它终抵不过生活的烟熏火燎。

婚姻不可能终日保鲜,正如五月的鲜草莓,很快会褪色变质。

宋丹丹的几句话,道尽了婚姻的无奈和爱的悲凉:“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

她和英达,才子佳人两相宜,可是英达出轨,她向他提出离婚。只剩下一个怀抱,空空荡荡。

一旦有了家,日子整齐地过,烦恼无序地来。摩擦不断升级,吵闹、动手,甚至离婚。

谁没为柴米油盐争吵过,谁没为抚育儿女怄气过,谁没为老人之事摩擦过,还有家暴、婚外情、人格歧视等等,都使完整的家布满了斑斑点点的伤痕,使各自的心千疮百孔。

于是,有意无意地哀叹:没有家多好!

二. 没有了家,打击是巨大的

有家时,觉得家无关紧要;可没有了家,家就成了“封闭的井”、“无始无终的环”,这样的日子散发着霉气,一个人在夜里独自发呆。

贾平凹说:

“没有了家庭对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失落是残酷的,即使双方已经反目,一时有解脱感,而静定下来,也是泪眼婆娑,一肚子苦楚无以言说。”

喜欢潘美辰的一首歌《我想有个家》: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是多少未婚男女的期盼!又是多少离婚男女的渴望!

寒冬的夜里,两个人相拥着取暖,比身铺电热毯、怀抱暖手袋要亲肤棉柔的多;早晨的厨房里,你磨豆浆、我烤面包,比一个人立于灶间更加的温情。

刘亮程在《住多久才算是家》一文里写道:

一个人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长年累月在这间房子里度过的生活,是堆满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金子般珍贵的生活情节。

这种生活情节,若没有爱人孩子的共拥共享,家的味道就会寡淡得多。

三. 家是无可捉摸的

钱钟书把婚姻比喻为“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

“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才女睿智,一语道尽了婚姻的玄机和男人喜新厌旧的心理。

是人心易变,还是情愿脆弱?是生活太琐碎,还是家庭太易碎?

面对婚姻的无奈,贾平凹也叹息:“家就是如此让人无法捉摸,一道古老而新鲜的算术,各人有各人的解法,却永远没有答案。”

世上什么都有标准,唯家庭没有标准;什么事都有公论,唯家庭没有公论。

现在社会,有些人看透了婚姻的本质,宁愿做单身狗,也不愿组织家庭,他们被称作怪人,是人生不完整的“半残废”。组织了家庭,人生的过程完整了,却成了“围城”中的俗人。

婚姻选择常两难,对家的强烈渴望和想逃出家庭的困惑,是对婚姻美好和残破的两种注解。

四. 适用家庭,完满生存

家是避风的港湾,也是口舌之战的爆发地。

家是驻爱的窝巢,也是烦恼叹息的滋生地。

谁没有享受过家的温暖?谁没为家庭的琐事矛盾而纠结怨恨?但家终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抱怨讲理的地方。

所以贾平凹说:“有了家庭后才真正有了佛的意识,神的意识。”

“佛的意识,神的意识”是什么?是忍耐,是宽容,是看到对方的优点,更是包容对方的缺点。

“忍”字重千斤,不忍乱大谋。

词坛泰斗乔羽和夫人曾做客中央电视剧《夫妻剧场》节目。

主持人问:你们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秘诀是什么?

乔老先生笑着答道:“一个字——忍!”

他的夫人也接着说:“四个字——一忍再忍!”

所以,维系家庭的最好良策,不是看到对方闪闪发光的优点,而是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错误?谁没有耍滑使性子的时候?别计较,学会宽容对方吧!

宽人就是宽己,容人就会轻松。

婚姻家庭像一团乱麻,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与其抱怨不如适用;与其争吵,不如宽容。

就像贾平凹在《说家庭》最后写的:

“人生的意义是在不可知中完满其生存的,人毕竟永远需要家庭,在有为中感到了无为,在无为中去求得有为吧,为适应而未能适应,于不适应中觅找适应吧,有限的生命得到存在的完满,这就是活着的根本。”

2019.5.5

相关文章

  • 读贾平凹的《谈家庭》/家是忍耐之所,也是宽容之地

    家庭是苦涩的果,也是甜蜜的糖,谁也离不开。 家庭是纠结的痛,也是欢愉的爱,谁也逃不脱。 家庭是忍耐之所,也是宽容之...

  • 愿人生从容

    福彩一班 鄂颖丽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县人。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贾平凹先生所...

  • T计划:阅读与写作Day9

    @贾平凹:谈写作 在中国大陆,几乎每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知道贾平凹,他们中间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读过贾平凹的...

  • 2018-12-08

    我的父亲贾平凹 ——作者:贾浅浅 贾平凹是我的父亲。也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勤奋和出色的作家之一。生活中的贾平凹,善良...

  • 2021-08-13

    读贾平凹散文。怀旧。

  • 内心的安宁也是独行的自在--读贾平凹《自在独行》

    内心的安宁也是独行的自在 ——读贾平凹《自在独行》 文:镯耳 1 小时候是因为读了《丑石》才知道贾平凹,我对他...

  • 张爱玲的一生,胡兰成占了一半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贾平凹曾说:与张爱玲生活在一个时代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也就够了。其实生...

  • 《山本》:血色残阳,宽仁绵长

    8月间,读贾平凹《山本》,很热,在丽江避暑,正好住在贾平凹题字的“十月文学馆”旁边。贾平凹2017年修改这本...

  • 读书

    前天所看 《自在独行》 贾平凹

  • 上学日记 四十七

    2022年12月07日 读贾平凹的《月迹》 作者简介 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贾平凹的《谈家庭》/家是忍耐之所,也是宽容之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lk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