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某件事犹豫不决之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与亲朋好友进行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
然而,许多人给出的建议大抵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听取建议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些帮助我们进行判断的依据。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帮助我们判断的办法,这个办法的灵感来自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点击书名查看书评)。下面我以时间管理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先选出三本自己中意的书籍。
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了《把时间当作朋友》、《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以及《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三本书时间管理类的书。
第二步:熟读后进行思考,并总结主要观点。
读完这三本书之后,我一一进行了总结并撰写了书评。书中的要点(⭕️)与评论(⭐️)简单总结如下:
1.《把时间当作朋友》:
⭕️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解决的办法是: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与时间相匹配,与时间做朋友。
⭐️书中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十分有意思,与在会计事务所工作时填写time sheet有异曲同工之妙。
2.《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
⭕️时间统计法是指每天记录事件与所花费时间,了解每件事所需花费的时间,每天、每月、每年、每五年进行统计、回顾和制定计划。
⭐️方法很不错,但是长期坚持有一定难度。比起践行方法,柳比歇夫通过该方法管理人生从而完成庞大的工作量,令人十分敬佩。时间管理的根本在于对时间的敬意。
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使用“时间之尺”去审视时间的长期价值,尽量避免做非必要事件。
⭐️多做长半衰期的事件可以获得不断累加的效益,从而减少时间的虚度。
第三步: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假设。
1.每天记录事件与花费的相应时间,但是事件仅包括非标准事件,也就是吃饭、睡觉等常规行为之外的事情。
2.可以尝试在“石墨”App上进行记录。
第四步:得出可行的结论。
下载“石墨”App进行实践后,我发现这个App并不适合,因为统计公式等输入极为不便,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升级的关系。我最终决定使用“Excel”App进行记录。
此外,我发现还可以为每个事件加上一个优先级,这样在记录的同时也可以将该表作为“待办清单”进行使用。
通过以上四步,我已经轻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大家对某个问题存在困惑,可以通过以上四步自己试着寻找一下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