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检视冰箱里的库存,发现蒸的馒头已经见底儿。
那就趁着雨天时间充足,蒸一锅猪肉馅大包子。几个呼吸间,馅料都想好了,手切五花猪肉打底,老一点的豆角切碎为主料,再配上自制的萝卜干和粉条,最后加点木耳香菇颜色调配,力求色香味俱全。
说干就干,第一步当然是采购物品。小区东门新开了一家中型超市,既满足了基本上的购物需求,又不用走太远。
与豆爸一拍即合,两人顶着远处黑压压的云朵,向几十米外的超市进发。
台风今晚踏足河南,大约31日离境,天气预报已经早早给出了警示,智能时代,人们可以不慌不忙地工作生活。
尽管台风对我们这儿的影响比较微弱,这几天的雨还是下个不停,从清晨下到夜晚,再从晚上转到黎明,没完没了,田里的庄稼一定喝足了水。
好在这会儿终于停下来了,在街头凉飕飕的晚风中穿行,有了几分秋的感觉。
因着天气凉爽的缘故,傍晚的超市里,顾客并不少。两人快速寻觅着需要的食材,找齐之后来到称重处。
一般超市里称重处,都是年轻力壮的姑娘大姐,这家超市里找的服务人员竟然都是五六十岁的阿姨。
很惊讶,这手头能快起来吗?
更令我惊讶的是,称重秤旁边的柱子上,并没有像别的新开超市那样,贴满密密麻麻的蔬菜编号。
一会儿功夫,脑子里就攒了俩问号。
我把豆角放在电子称上,大屏幕马上跳出豆角的图标以及价格。旁边的服务人员只是轻轻一点图标,称重标签就自动打了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7626/e920b3c0a5b97b1a.jpg)
我和我的小伙伴惊呆了,这是一台能够进行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秤!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难怪老板这么放心招聘这些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
兴致来了。
马上把丝瓜放上去,屏幕上弹出了两个图标,一个是丝瓜,一个是黄瓜。看来机器是用摄像头模糊识别,都是绿颜色,长条形,机器提供候选项,再让工作人员来判断究竟是哪个品类。
赶紧拍了几张照片,以后再讲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这一课,就有了身边的新例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17626/dc494ff365b4f166.jpg)
把人工智能技术用在称菜称粮食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人为标签记错称错的尴尬局面。
这家店的老板还是挺超前的,把我选购的食材一一上秤称重,识别的准确率很高。听工作人员讲,这台智能称也需要先去训练,进行机器学习,只要称过一次,机器就记住了大致的形状,很少出错,比人都聪明。
回家的路上还一直在感慨,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普及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或许过不了多久,我就有一个家用的机器人来帮我蒸包子喽,当然调馅儿配方作为商业机密,我是不会让它知道的。
期待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机器人,帮我们处理掉生活中做家务,搞卫生那些琐事。越想越美,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