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面对儿童,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有感

作者: 肃南205尚晓军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23:00 被阅读155次
    观《面对儿童,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有感

            今天聆听了杨老师的讲座,《面对儿童,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深受感悟。这场讲座在看到预告时我就猜想,儿童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这关键看老师应该怎么去看待孩子,热爱教育事业且爱心十足的老师自然把每一个孩子“天使”,反之,将会把儿童当做“魔鬼”。其实,和孩子打交道,如果把孩子看做“魔鬼”,整天与孩子斗来斗去,不但自己累,而且孩子也累。两败俱伤这有何必呢!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的蹲下身子与孩子相处,用欣赏的目光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多用鼓励、表扬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诸多不足,而做为老师的我们,面对孩子的不足,不是责骂和批评,让孩子感到无助,产生自卑,重要的是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这需要时间,但只要经过努力,长期坚持,循循善诱,并从中挖掘孩子的潜能。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开朗、阳光、向上的好少年,一定会成为与你一道成长的独具风格的同道人。

    观《面对儿童,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有感

            讲座中,杨老师的“成长型思维”让我感触很深。人的思维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固定思维的人,属于这一模式的人规避挑战,痛恨变化,老是关注限制,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不接受批评,喜欢呆在舒适区中,有时候觉得努力是无用功,认为工作后无需过多学习,对任何事都抱着安于现状的态度,不思改变的态度。其二是成长思维的人,这种人欢迎挑战,拥抱变化,总是寻找机会进行改变,认为凡事只要做皆有可能成功,能珍视反馈,主动学习,喜欢探索新事物,能正确对待每次失败,他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我们做老师的初心属于第二种人,我们总是希望我们所教的孩子能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学习、善于改变自己的人。而要想让达到之一目标,只能靠我们自己。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S.Dweck(卡罗尔•德维克)对“成长型思维”的教育理念是这样定为的:“信智力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鼓励学童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他说:“拥有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会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良好的策略和他人的指导,可以提高自身的禀赋和能力”。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成长型思维”是关键,你的鼓励、认可就是孩子具有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另外,想成为最优秀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和行动,而是在相同环境下,寻找机会来挑战自己,而这个机会和挑战,也是有老师给予孩子的。

            总之,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老师的鼓励、引导决定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何时,我曾在一本读书笔记的首页粘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与大家一起共勉,或许我们能从中有所感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心情平静地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感受到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面对儿童,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er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