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作者: 何鑫彤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22:00 被阅读1次

    今晚,青椒心理的分科学习由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杨向东教授的过往讲座——《核心素养与课程建构》。在课程开始之前,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沈斌老师简单的介绍了这个基金会的背景,其实这部分我并没有太感兴趣,直到沈斌老师说到他们这个公益基金会的宗旨是帮助乡村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这句话勾起了我对这个公益基金会的兴趣,在课程结束后,我也上网查了梦想公益基金会,看到了不少他们做的公益活动,我想到了将我们聚在一起的互加计划,也在不遗余力的为乡村娃娃们创造机会,结合全国乡村教师的力量,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对这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公益工作者我深表敬意。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听课感想:

          过去是知识教育,我们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而现在社会越来越开始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将是教育改革的灵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教育的目标发生了转变,让我们不再看学生的成绩如何,而是去关注学生未来是不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当目标发生变化以后,课堂教学也要发生转型。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每个学生如何拥有学习知识的方法,更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老师要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学生构建起个人知识,发展学生素养,关注学生的需求,意义建构过程,课堂情感交流的场所,而非简单的知识输入输出过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促进更多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学生的学习需要指导,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不能太急,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交流的平台、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便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学习,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学生学一个东西,自己通过思考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给一个答案记住就好。标准答案是思考的大敌,因为你只记住一个答案。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追求标准和唯一,其实很多时候,教学中也有多元的方法,我们要先开放自己的思维,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在学习开始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形成规划,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丰富自己的思想。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当今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可以通过幻灯、投影、微课程等技术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互动展示平台分享学习成果,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分享。在学生的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老师应该锻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学习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体验得到的结果会很期待在课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参与意识。在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得到解决,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喜欢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学生出现“偏科”的情况,学科之间本是相连的,学科教学可以渗透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解放思想,将跨界理念引入到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时间、内容、方法等,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合学科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习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协助解决自己不擅长学习的学科的问题,使他们学习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做到以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日常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情境创设、创新、评价、学科融合)

    我是一名美术老师,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杨讲授在讲座中也有讲到情境在素养中的作用,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善用情境化教学。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教材纲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欣赏识图能力。比如,在三年级《红色的画》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认识并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我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色彩知识学习及相关的调色练习。在教学中,我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后给每个小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图像,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寻找图片中的色彩,感受生活中色彩的魅力。其实还可以将空白的图片发给学生,请学生“借”来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上色练习。在上课过程中,我经常喜欢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心情,更好地享受绘画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美术素养。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会渗透一些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论性太强的技能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也需要我们美术教师要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技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将这些技能由难变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轻松掌握。

    有一课《添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绘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拼图或添画的方法将画面中的主体放在显眼、重要的位置上,搭配上动画课件的巧妙运用将构图知识进行生动化、形象化。如首先将蔬菜、水果的图片运用复制、粘贴等手法进行导入,接着运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改变画面的构图。我们将美术教学内容安排得生动、有趣、形象,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表现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包括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是在学生的作品展示中,我都很积极地给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自身的存在感,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作热情。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应多给予肯定,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操作平台,适当地给予指导,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动手尝试,从而积极自主学习新知识,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总之,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改大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适度把握,让学生在学中玩、学中乐,学中成长。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我还兼任科学学科,在上科学课时,因为学校条件有限,没有科学实验器材,经常会有一些科学实验没有办法演示,实践。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仅仅通过讲授,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推理出结果,利用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解决科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各种地形的特点时,学生们总是区分不开,我就让他们把每个地形用线条画出大概得形态,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说,《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这节课,虽然我们没有做实验,但是通过画图,讨论,研究,同学们都推理出了影响土地被侵蚀因素,并且理解了其中的科学概念,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比如说,学生在学习数学体积这一概念不理解的时候,在科学学科《沉与浮》单元就有大量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体积这一概念。

    合理运用其他学科的学科特点与知识,改进新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本学科教学时,要适当地兼顾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和其他学科做好教学上的合作与联系,让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本教学服务,也让本学科更好的融入其他学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pk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