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弟补课,被气得胃疼。
上上周回来给他讲了一套卷,复习了一遍二次函数知识点,这次回来检查特么全忘光了。还特理直气壮:我记不住!
他大爷的记不住,你记了吗你就记不住!
刚讲过的一道题,重新做还是不会。
我问:我刚刚讲得清楚吗?
答曰:差不多吧。
什么叫差不多?听懂了就是听懂了没懂就是没懂,我哪儿讲得不清楚你听着不明白你直接指出来我再掰开了揉碎了重新讲不就行了,差不多是几个意思?
八点半他就上床打算睡觉了,被我硬薅起来又做了一套卷子……的……小题。
结果错得一片愁云惨淡万里凝,我咬牙切齿地把二次函数又讲了一遍。
最后十点半做学习总结,问他能不能复述一下今天我都讲了啥,记住了二次函数。我问:你看是不是能记住?你为什么能记住,是因为重复得多,你不能靠我给你重复,我两周才能回来一次给你补课,每次也就两三个小时你要是全指望我那只能白瞎,你自己不复习不主动不想辙,那就完蛋。
吧啦吧啦对他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放他去睡觉了,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想起前段时间跟少年天才的聊天,郑州之于北上广就像老家之于郑州,或者老家更惨。我们总说如果统一试卷统一录取线,北京的娃一定干不过河南的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河南的中考试卷应该是一样的吧,郑州大三甲的学校可是全省范围内掐尖啊,只要你分数够,不是郑州人照样上大三甲啊。可这样,老家有几个娃够得上大三甲的录取分数线?如果高考真成了一刀切,北上广的超级高分获得者立马会涌现一大批信不信?从此B区永无出头之日。不分地区分情况录取就是政治课本上的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是错误的。
所以河南高考压力大,不是高考统一标准能够解决的问题,核心是要发展河南本地的教育,提升本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实力。全国100所211,河南那么大个省,每年高考人数几乎全国No.1,结果只有郑大一个211……要是实在拔不出来值得培养的对象就算了,但明眼人都知道河大的委屈。况且作为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国家,想培养谁谁就能火的道理不会有人不明白。
外部环境这样差,除了靠自己还能靠谁啊!
我们家老二,作为直面中考的初三狗,每天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两成,还没我这个毕业了两年的工作人士付出得多。关键他还不是那种不想学习随心所欲无可救药的娃,我总是还抱着那么一丝丝的希望觉得只要有意愿慢慢努力没准儿是匹黑马呢?没准儿是时机未到大器晚成呢?但他的这个努力程度之低到了令我发指的地步,我怎么就想不通,一个想要学好的人,怎么能淡定地说出我记不住这种极其不负责任极其不要脸的话?这跟我要好好工作,但是每天只是混吃等死等领导一问干的结果怎么样就说我想干好但我不会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耍流氓吗?只不过工作做不好,有惩戒机制,学习学不好,充其量就不学了。
作为底层的娃,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改变命运的方法。这个世界正在慢慢阶级固化,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但这只是一个结果层面的现象。导致这个结果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顶级的教育资源都在大学里,在优秀的大学里,在超级优秀的大学里,高考只是个敲门砖,挡掉了那些不配享受这些资源的人。至于学历无用论读书无用论之类的屁话,我现在连反驳都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高考就是为了过滤掉这批人的。
当然,也有人没上学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个成功也离不开学习。学习并非只有课本学校,形式多种多样,途径多种多样。但我相信一个成功的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走进名校。
郑州的娃的确辛苦,小学生一般课外班六七个,正常课余时间都在赶着上各种辅导班。但说实话,这大部分是家境殷实的孩子的烦恼,家境不好的孩儿也只是放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意外加剧了孩子学习情况的两极分化。有钱人家的娃玩了命地课外补习,学校讲得少一点都不碍事,反正孩子有的是资源学。长期下来这个差距没人能补。反正有这批孩子成长成精英,也满足了国家发展的需求。就像北上广深房价那么贵,就是为了不让所有人都买得起一样,清北收分那么高,就是为了过滤掉大多数普通人。
所以,自己的意识尤为关键。不学习,就会死。这个学习,不单指校内学习书本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而是包含人生进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学习。小学的时候学过一句谚语:镜子越擦越亮,脑子越用越灵。中学的时候看过一句话:有的人看似活了七八十岁,但其实只是同一天重复过了好几十年。学习,能让人保持思考,而思考能让人保持活力。不学习,不思考,没有活力,其实就是死亡,不是生物死亡,是精神死亡。
当然,如果有人觉得,不学习,没有什么压力,乐乐呵呵过日子也挺好的。
当我什么都没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