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10631/ffff367fde6a3541.png)
张恨水对“蜗居”之难是深有体会的。1919年,安徽人张恨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只身到了文化氛围浓郁的北京,成为《世界日报》与《世界晚报》两份报纸的副刊主笔。在初来北京的那段日子里,他本来想考北京大学,但现实情况是连吃饭都成问题,只有干起了“媒体人”的老本行。待《金粉世家》一炮打响后,张恨水从当年的“北漂”青年成为了风靡全国的通俗小说家,随后买下一处有30多个房间的四合院,再不用忍受“蜗居”的痛苦了。
当然,那个时代的“北漂一族”中出过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毛泽东,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的那段经历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其他的如鲁迅、沈从文无不留下了一段段“北漂”的佳话。
然而,小说中的北漂吊丝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开门雪尚飘》的胡谨之,一个在清水衙门里就职的末等小办事员,最大的乐趣就是快发薪水的日子计算这个月能不能不负债,可攒下多少余粮。成日为给不给太太买新衣服、好布料烦恼,为着一个“钱”字和太太争吵。结果,漂亮的太太一怒之下走出家门去应酬交际,没曾想居然有比丈夫大得多的本事,立马就实现了穿戴一新的愿望。胡谨之不敢打听太太添置行头的钱从何而来,在大雪纷飞的深夜,独自带着心酸惭愧和愤怒的心情等待着彻夜未归的太太。
且不说胡太太的物质享受到底来自何处,只说他们这样一对夫妻在北漂的贫贱生活里也许只会距离越来越远,相守不到白头。这情形,不和现在无数对怀着美好愿望奔向五光十色的北上广是一样吗?他们来到这里,在这里漂泊,也许能生根发芽,但更多的人则选择了黯然或理智的逃离。生存与发展都还在远方,眼下的苟且又能将爱情维系几时呢。
《美人恩》的洪士毅,遭遇更冷酷现实。他借住会馆里,饭钱都没有,靠在邻居家混几口饭才不至于饿死。好不容易找到个抄写文书的工作,吃饭穿衣的问题是暂时解决了。结果一经温饱,他开始憧憬起爱情家庭来。他只对一个扒煤核的女孩钟情。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女孩零花钱,帮助她那更贫穷的家人治病,还想着给他们找工作。结局当然是,女孩一见了世面,马上攀了高枝,一脚飞踹了洪士毅。
小说写到这一步,又契合了眼下的绿茶姑娘与备胎们的故事。一个世纪来,备胎们都在忿忿的质问:为什么女人们都选择当绿茶?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小说也没有给出答案,因为这个备胎主人公幡然醒悟后毅然决然的投身了革命,将个人的情爱升华到了民族家国情。至于他之后的经历,张恨水说,那少不得又是一番悲欢离合。是啊,不论是民国还是现在,生活都是这么不易。北漂也好,蜗居也罢,谁的奋斗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悲欢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