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到底是谁的事儿?

作者: 喜欢听故事的小清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6:01 被阅读7次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提到写作,总有人说:“写作?那不是学生和作家的事儿吗?关我什么事!”而有的人不仅这样认为,甚至看到别人在写作也嗤之以鼻,说那是不务正业。难道写作真的只是学生或作家的事儿吗?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史泰龙是家喻户晓的明星演员,他演的《洛奇》、《敢死队》、《第一滴血》等电影成为了经典,影迷们很喜欢这位英勇帅气的演员,在影迷们看来,他永远是那么光鲜亮丽,满身光环是那么地迷人。实际上很少有人看到他背后的付出与努力。当年他穷困潦倒,身上的钱还不够买一套像样的衣服,当为了圆梦,他踏上了艰辛的求职之路。当时好莱坞有五百家电影公司,他带着自己写的剧本一一登门拜访,结果一一被拒。五百家公司一连拜访了三轮,也就是共拜访了一千五百次,但仍旧没有人录取他。在很多人看来,如此屡屡被拒,想必他是放弃了。而事实却是不久后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拜访,最终在第三百多家时,老板答应留下他的剧本先看一看。也就是这一个动作,史泰龙从此走向了人生的另一端。当时这位老板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可觉得不得了,没想到这一位看似平庸又穷困潦倒的年轻人竟然写出这样精彩的剧本,在面谈之后老板决定投资开拍此电影,并邀请了史泰龙担任他自己所写的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就是《洛奇》。

        很多人把史泰龙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坚持,即遭受了多次拒绝之后依旧能够不放弃,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去。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他当初没有自己写的剧本,那么他是否能有这个机会呢?也许他再拜访第五、六轮也是空手而归,而正是这个剧本成了他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

        也有人说,史泰龙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的故事肯定励志,值得一说,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写作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过求职的经历,你写了简历,信心百倍地发布到了招聘网上或是直接投到心仪企业的邮箱里,然后喜滋滋又心怀忐忑地等着HR的面试通知。有时你也会反复打开自己的简历,不断地研究自己写得如何,是否妥当,应该要怎么吸引HR的注意呢?实际上你不妨换个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员,那么你希望看到怎样的简历呢?更具体来说是什么人的简历会打动你,因为简历这时候他就代表了一个人。而邮箱里的简历一堆,岗位只有一个,你会如何挑选?首先,第一步做的就是把那些看不懂在说什么的剔除掉,毕竟一个连简历都写不好的人不敢指望他能在工作中做出什么佳绩的。接着,把那些表达没有次重点、或是太啰嗦、或没有逻辑思维的去掉,而剩下的这些才慢慢去挑选。因为在企业的眼里,如果你连自己的简历都写不好,没办法把自己成功介绍地介绍给他人,那么又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呢?除非该工作岗位对这些方面并没有要求,但是这样的岗位往往又不是你所心仪的。

        曾经有位朋友找工作,一连投了多家公司,得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她去这几家公司面试,最后同意录用她的就只剩下一两家了,偏偏她又对这一两家公司所提供的福利或发展的空间不满意,所以最终没有去,而是继续漫长的找工作之路。在这样的状况持续好长一段时间之后,她终于忍无可在群里求助说并非是自己没有能力,也不是没经验,为何有很多不错的公司却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给她?一位在做人事的朋友叫她把简历发出来让我们看看,结果给她的简历评价是“没有重点,乱七八糟,简历里的内容丝毫体现不出你的能力。”她大惑不解,明明感觉自己写的很好,怎么别人看起来是这样子的,最后在大家的建议下她做了一些修改,果然后来的应聘顺利了许多。

        其实也有人很幸运,虽然简历写不好,但是依旧被幸运女神眷顾了,进入了心里所向往的公司,得到了心仪已久的职位,还有那令人满意的薪水。而小刘就是一位被幸运女神眷顾过的人。因此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内心很清楚,当初自己的简历写的并不是很好,肯定是自己某方面的特长让HR满意,所以才能被录用。因此每天第一个来到公司的是他,最后走的也是他,他成了老板和同事眼中最勤奋的人。虽然活动方案或是每周的总结都写不好,在和同事沟通时也经常因为表达能力不是很好而花费上大半天时间或是产生误会,但他依旧觉得不需要靠这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毕竟做的事儿,大家都看得见,他的勤奋,大家都很感动。终于到了年底,老板要求大家写年终总结,于是他一如既往、随心所欲写了一篇发到老板邮箱,这时候他心里还暗暗道:“这总结简直就是多此一举,所有的事我在脑海里记着呢?”他还听老同事说公司每年都会评选特别优秀员工及普通优秀员工,公司会给予丰厚的奖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特别优秀员工奖是自己这匹黑马的了。

        到了年终晚会的时候,同事们坐在颁奖台下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大奖会花落谁家。坐在身边的小王说道:“小刘,我看今年这大奖非你莫属了,你是最勤奋的人,而且年中的时候还摆平那个最令人头疼的客户,那可是老板最心烦的事了。”听了这话小刘差点就笑出来了,那是肯定,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人,幸运女神一直都在陪着自己呢。但是他仍然故作谦虚道:“不是我啦,肯定是某某。”而这个“某某”是小刘最讨厌的同事,他除了会靠一张嘴说话,会写一些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外,似乎没有什么真本事。而且上次还把小刘部门做的计划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的人怎么会得奖呢?而这么说就是要让他难堪一把。这时的小刘甚至已经想好等一下上去领奖,是要昂首提胸大八字步走上去,还是要故作害羞低头走小碎花步呢?甚至已经想好要用这笔奖金来做什么。

        终于到了颁奖的时刻,主持人念出了一连串的名字,但都没有小刘的名字,但是他一点儿也不担心,因为他知道,他是最后那个得特等奖的人。随着名字一个又一个地念过去,他已经感到心跳加速,血脉澎湃,头顶发光。当最后那个名字念出来时,全场一阵欢呼,他却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那个最讨厌的同事上了领奖台。这时小刘才呆若木鸡,感觉一瓢冷水从头到脚,这水的温度甚至比冬天的雨还有冻人。不要说特别优秀员工奖,就是普通优秀员工也没被评选上。

      此刻,眼前的欢呼声是那么刺耳,他的脸是那么烫,那么红,他低头看看地上希望发现那里有个洞。那晚他一整夜睡不好,第二天忍无可忍,找到了老板。

        老板对于小刘的反应似乎早已经猜到,耐心地听完他认为理所当然的抱怨,然后道:“你做了那么多突出的事情,怎么没有在年终的总结里写出来?”

      “我写了啊!”小刘说道。

        “那我怎么看不明白呢?”老板从抽屉里把你的总结拿还给他,道:“我是你的老板,每天看到忙忙碌碌,且那么勤奋,想着就等你把你的成绩交上来让我好好看看了。结果呢?你写的都是什么?你连代表自己成绩的东西都写不好,很难想象你每天的忙碌是有意义的。还是说,我要每天跟在你后面,为你记录你的成绩?”

      听了老板的话小刘哑口无言,默默退了出来,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终究是吃了不会写作的亏,因为幸运也是要留给有准备的人。


        实际上,是否会写作不仅仅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老板的肯定,往往也决定了他的职业发展道路。

        在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里有一些网友表示,自己就是因为会写作,而偶然得到了非常满意的工作。这看似偶尔,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它必须的条件就是你得会写作,如果不会写作,就算幸运之神来到门口也无法进去。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写作在职场中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而写作能力往往也代表了你个人的能力和成绩。K.E美甲美睫联合创始人、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人士江武墨曾经在公众号“职场大象”做分享时讲过这样一段话:

“写作是通用技能,也是可转移技能。通用技能比较好理解,就是每一个行业或领域都需要用到写作,行政部门写一个公司的年会活动策划、HR要发布一个招聘信息、客户经理要写邮件与客户沟通,甚至是写代码的程序员也要会写工作总结,当然还有大公司里面要做的述职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可转移技能怎么理解?可转移技能是指曾经学习或工作所习得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转化,运用于新职业的领域。”(有兴趣可以找“从月入3000变20000,我是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这篇文章看看)

        也就是说写作的意义不仅仅是运用于写简历、写总结、写方案、写策划等等,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转移型的技能,而这种转移型的技能可以让我们在新的领域得到运用。当然,如果我们能够脚踏实地把通用技能学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而如果你是个跟着潮流走的人,你还会发现,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开始写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写文章或是投稿,一方面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又增加了新的技能,而且这样的技能还能为自己带来额外的收入,如果你涉足写作这个领域,就会发现靠写文章获取稿费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辞掉了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从此认真写作。

      因此,写作对于职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会写作,你就失去很大的竞争力。因此想要获得成功,写作是开启成功之门重要的一把钥匙。即使你将来做老板了,不需要自己写,但是却不懂得员工写的好不好,也是个笑话。


        既然写作的意义对工作来说是极其重要,那么对于日常生活它又有什么影响呢?

      也许你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朋友想请你帮他一个忙,发了一大段文字过来,或是简单的几句话,你摸不着头脑只好多问几句。结果对方却认为你这是故意逃避,不想帮她,最后双方闹得不欢而散。而这时你还一头雾水,明明是对方自己表达不清楚。

        相对于表达不清楚,有一个问题更让人头疼,就是不会表达。比如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去请教相关的老师或专家,结果发现自己不会表达,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信息的编辑,都能让人憋了半天说不出一句明确的话来。信息写写删删,删删写写,最后好不容易完成了,发出去,对方却给你发个问号回来。还有一个更常见的问题,去参加了某个兴趣班或培训,老师在上面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请提出来。”这时候你是不是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自己竟然连提问都不会。这时候只能看着别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你心里所想的,他们怎么就那么厉害呢?而自己为什么却连问都不会。如果你去向他们请教,往往会发现他们都是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至少他们都是逻辑思维比较清晰并且善于思考的人,而这些实际上也离不开写作。

        当然了,你可能也关注到了隔壁老王的孩子最近总是哭,因为作业写不好,特别是这次期末考试语文得了五十分钟,其中作文是零分,结果被他父母揍了一顿。好歹是放假了,这是孩子今年挨的最后一顿板子,只是到了新的学期开始,那孩子的哭声更加响亮了。

        经常有父母抱怨说,自家小孩作业写得特别差,每逢作文必头疼。因为作文不比其他题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而是要靠平时的积累以及独立的思考,需要独立完成。孩子不会,请教父母,父母也不会,只得等课堂上老师教,但是最后等老师教了才能解决问题,那孩子始终缺乏练习,写作能力自然提不上来。只是父母也很无奈,两手一摊:“我们也不会写啊!”

        但是如果是会写作的父母呢?孩子除了在学校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回到家里还有家长的辅导,长久锻炼积累,结果就不一样了。因此,对于孩子而言,会写作可以不挨打。对于父母来说,会写作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少挨社会的打。


      关于写作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除了以上的沟通交流、请教问题、教孩子写作业之外,还体现在学识及逻辑思维上。

        写作的人必然要收集许多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在书里的、工作中的,生活学习中的,还可以是电视剧里的,甚至是身边七大姑八大姨的,也可以收集起来,做整理,思考。这样除了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外,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也更上了一个层次,因为写文章就是一个搜集、思考、探索的过程,他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深度挖掘,最后再构思成一篇文章。而完成一篇文章之时,也是对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事物做了一遍梳理,最后往往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时候就发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而这样的逻辑思维和思路的清晰并非是靠想象而来的,而是真正去思考、去写去做才有的结果。

      而且这里这还有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会写作的人知识面非常广,或是对某一领域的研究非常深。从深度或广度上来说,都是很多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有时你会发现与这样的人聊天非常愉快,他时而像一位朋友,能够给出你许多建议,时而又像一位老师,能够给你指导。甚至当你心烦意乱时,他甚至就像一位知心姐姐,给你带来很好的开导和安慰。而他走到哪里,人家的评价往往是“这是位有文化的人。”

        因此,一个会写作的人,他的逻辑思维是不会太差的,至少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而他的生活一般也不会过得太乱,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他梳理的过程。而他的学识也必将随着他的输入和输出不断提高。同时他对我们的自我认知及自我反省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所写的不仅仅是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写的也是我们的心。就比如一位小说作家内心对善恶的分辨必定是非常清晰的,因为他只有自己能分清善恶了,他才能写得清善恶,读者也才能看得懂真正的善与恶。如果是一个善恶不分的人,他能表现出善与恶的区别吗?那是很难的事情。

        更进一步来说,除了更好地分辨眼前所看到的善恶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内容,即对人性更深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看见》的作者柴静谈写作的体悟时,她是这样说的:“不把别人的眼睛当自己的眼睛。”读者从《看见》读到自省和追问的意味,柴静认为:“自己前30年的日记没有任何自省,对自己,‘心灵与情绪和欲望相勾结’,‘所有事情都能找到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对他人,喜欢简单使用好坏和善恶的评价,对人性的体会深广度不够。而《看见》所呈现的10年,是渐渐放下‘我’这个主语和诸多形容词的10年,其中伴随着痛苦的自省,最终抵达独立。”

      这是写作给柴静所带来的真实感悟,这样的感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以及自我修养的升华,而谈到人性的善与恶就有一个让人苦笑不得的例子。2017年有一条这样的新闻,一位女子在凌晨喝醉之后掉到了河里,恰巧被三位经过的小伙子发现,于是三人见义勇为,奋力将姑娘救起,事后还得到了民警的表扬。只是没过几天民警就发现这三位小伙子竟然是团伙盗窃,而那天正是他们偷了东西之后准备离开却遇到落水的姑娘。而失主周先生在监控中刚开始的时候还能看到三位小伙子,只是到凌晨四点的时候突然三个人都不见了,结果却是他们救人去了。

        我们无法从单一的方面来判断这些人是好是坏,对比普通人,他们偷东西是坏人,但对比起冷漠的路人,他们的见义勇为把他们善良的一面也显现了出来。如果我们有对此多做思考,就会发现这会涉及更多关于人性的话题的探讨和研究,也就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不会存在很多片面的认知,特别是如果你要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当你收集资料,并且将文章写完之后,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了一篇文章的成就感而已,而是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如果没有写作的存在,你也不曾去思考及梳理这样的内容,那么对人性的认知也许只能永远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

        当然,除了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外,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作家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

        如果没有写作,我们很难将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观点想法,我们都没有好好做过思考。当自己的想法与外界环境发生冲突时,你会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但写作却是个冷静和思考的过程,如果你将这样的是非对错放到写作中,并且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最后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出乎你的意料的。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也可以用在这里。把自己的心复制到文章里,而你是那个旁观者,一切自然清晰明了。也有人说为什么生活一团糟,那么也可以尝试写作,把糟与乱写下来,并且做归类,接着去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将如何改进,当一篇文章写完之后,相信对接下来的生活、工作应该做什么就很清晰明了。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写作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发表,当然更不是为了稿费或虚名。它实际上是一个人认识真理后的独白。”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写作认清自己,那么他必将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

      因此,写作到底是谁的事儿呢?是任何人的事儿。在工作、生活、学习、修身养性等方面,都需要学会写作。你可以不是语文老师,可以不是学生,也可以不是作家,但是却不可以不会写作。因为,写作可以让你的人生不一样。

(感谢您的阅读,对于写作,您有什么看法呢?也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

  • 写作到底是谁的事儿?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提到写作,总有人说:“写作?那不是学生和作家的事儿吗?关我什么事!”而有的人不仅这样认为...

  •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写作业是谁的事儿啊?是孩子的事儿,而不是父母的事儿。当我们放不...

  • 学习,到底是谁的事儿?

    最近最火的国民电视剧大概是《小欢喜》了,高三时紧张的备考状态、爸妈们一心做好后勤保障的模样、看到孩子不争气时暴走的...

  • 学习到底是谁的事儿?

    学习到底是谁的事儿 现在社会,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就会很没面子,所以父母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甚至把孩子的学习...

  • 要弄明白自己写作的目标群体到底是谁

    要弄明白自己写作的目标群体到底是谁 有一位文友说:“要时刻铭记自己写作的目的,更要弄明白自己的目标群体到底是谁。”...

  • 认识你自己

    到底是谁 埋怨着你 到底是谁 惹怒了你 到底是谁 伤害了你 到底是谁 囚禁着你 到底是谁 让你懊恼不已 到底是谁 ...

  • 春风秋雨都似妳14

    14.近年底,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张进行。我就纳闷了,大家天天都忙工作,年底事儿还这么多,比平时更多,这些事儿到底是谁...

  • 学会写作

    第一节:写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从想法到语言再到写作的全过程。 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写作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 写作到底是要为谁写作?

    真的困惑了,写作到底是要为谁写作呢? 前两天还听了李笑来老师的直播,他说写作要为读者写作,这样的沟通才会是有意义的...

  • 齐妈说喂养|谁动了孩子的食欲

    从事儿童营养事业以来,不断遇到吃饭有问题的宝贝。到底是谁动了孩子的食欲呢? 先入为主,霸占食欲 周末与朋友聚餐,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到底是谁的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iu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