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是为了回家

作者: 关耳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4-16 02:17 被阅读0次
    《橄榄树》

                   文/郑晋芳

    《橄榄树》是由三毛作词的一首歌,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她踏遍了万水千山,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许多人结识并喜欢上这位奇女子都是由于她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段故事记里描述了她与荷西的幸福快乐以及忧愁烦恼,同时,也带给读者们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三毛说:“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着久违的故乡”,一直不理解,三毛首次见撒哈拉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且为何最终选择了“沙漠”作为居所?但那份流浪的情怀却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在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中,三毛面对坎坷的命运和遭遇时,仍不断的寻找幸福与温暖,这深深的影响了三毛,便以“三毛”为笔名,有读者则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曾经,希望像三毛一样,一生放荡不羁追寻自由,不受家的羁绊,远离一切痛苦开始的源头,无拘无束,暂别牵挂任性远航。曾经,希望乘火车一站一站的玩,见哪一站景色颇好,便说下就下,完全不受外界的拖累。曾经,希望流浪在路上,一览从未见过的景,遇到有趣的人,丢开那些平日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按着自己的心生活。

    一年前,略带逃避的决定或是不经意的选择,亦或是阴差阳错,来到了这个文青的温柔之乡——大理,至今,依然有太多的水土不服,太多的不合时宜。与其说到这里追梦,不如说是自己对自己的放逐,是一场流浪。刘墉说:“因为年轻,所以流浪。”本以为年轻的自己,可以经得起漂泊,可以享受一个人仗剑走天涯的流浪式的生活,如今,却活成了蒲公英,任意随风飘荡,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在大理,认识了许多在路上的人们。每个周六,都会背着书包晃荡在古城的街道,与形形色色的一批又一批的流浪的人擦肩而过,起初会以仰望的姿势揣度着他们,羡慕着他们可以离开伤怀离开消沉,可以呼吸着大理新鲜自然的空气,仰望大理的蓝天白云,甚至猜想着他们每个人背后离奇的路上故事。如今,只会在心底里反问,亦或是自问一句:“流浪在路上,你会感到孤独吗?”

    三毛热爱生活,乐观开朗,书中完全没有孤独寂寞之类的字眼,但身处异国他乡,她是否真的从未有过孤独感?我想,三毛应该是深切感受到的,只是它能在享受自由的时候承担起这份孤独,而自己不是三毛,更没有三毛的胸襟。

    一位朋友在13年10月9日时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话:“这一年,众叛亲离,背井离乡,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这一年,思想困惑,无人解答,选择在路上找答案。这一天,带着这座城市给我的浮躁上路了,带着当初的梦想和一颗勇敢的心上路了”。15年10月12日,两年多后的流浪后,他又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流浪式旅行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回归,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毕竟这种流浪式旅行不仅仅只有美好的一面,它不是一剂救世良药,而只是一片阿司匹林。”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你我都不是三毛,不可能一直流浪在路上,一味的逃避某些现实的东西,最终我们都得回到起点。

    车票的故事

    身在他乡忆我乡。家,就像一个风筝,自己在这根线上飘荡,累了就想拽着她回家歇一歇。流浪不是最终的目的,五六年在外的蒲公英式的流浪生活已经足够了,不喜欢永远在流浪的路上流浪,流浪过后该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家。所谓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是无数流浪者在路上自我安慰的一句话而已。

    不愿做红尘流浪女,更不愿漂泊走天涯,成为家乡客。渺小的自己,已不愿去读懂每座城市的美丽与风情,只想落叶归根,守一方安稳,平平淡淡生活。

    不是三毛 /所以不能 / 享受流浪式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浪,是为了回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no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