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2019.05.18)
第一
庐山下卖油者,养其母甚孝谨,为暴雷震死。其母自以无罪,日号泣于九天使者之祠,愿知其故。一夕,梦绯衣人告曰:“汝子恒以鱼膏杂油中,以图厚利。且庙中斋醮,常用其油,腥气熏蒸,灵仙不降。其震死宜矣。”母知其事,遂止。
——徐铉《稽神录》
半井简评:1.“以鱼膏杂油中”者雷劈而死,不知今之地沟油制造者当何刑?2.孝子也可以是制假售假者,邻里眼中的好人也可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第二
在一个人的常识中,“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是匪夷所思的。但若两个人争吵时,甲骂乙“你不是人”,其潜台词是乙缺乏做人的某些品格。如果还要做一点归纳的话,那就是人性。常识之中的人是具有人们普遍认同的人性的人。至于什么是人性,其断定早已超出常识的范围,人们往往凭借约定俗成的标准来衡量,而这个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是迥异的。被甲唾骂的乙可能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只是不能成为甲的好朋友而已。甲判定人的标准仅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即使许多人说乙是坏人也有可能是“众口铄金”。常识无法判断“什么是人”,除非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于是可以说希特勒因为伤害了全人类的利益而应被称为“丧失了人性的人”。
——陈胜前《人之追问》
半井简评:常思考这种问题会不会出问题?
第三
在《礼记·玉藻》中,还对行走时玉佩所发之“玉声”提出要求:右征、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即诸玉件因自击而锵鸣时,尚须合乎音律,形成和声,还要在不同的步伐下与不同的乐曲相谐。其规定细致得不可思议。而这一切都是为礼制服务的,故多数西周玉可以称之为“礼玉”。
——孙机《仰观集》
半井简评:看样子在西周做一个有资格佩玉的贵族也是挺痛苦的,走个路都要注意所佩戴的玉件自击发出的声响是否符合音韵,累!
第四
读图

鸿山遗址博物馆藏品,韘,俗称扳指。
这类玉器应该是玉质器物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其他类型多为装饰类,彰显身份地位的礼器或者奢侈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