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丸子Ariel@她理财网
谁都羡慕那些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赚的盆满钵满的人,往小了说,你工作是为了你自己,因为工作就是你喜欢的事,那你等于每天做着开心的事而没有工作,往更高层次来说,那就像是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感和灯塔,你的人生会变得很有意义,充实而充满幸福感。
而如何才能做喜欢的事还能赚钱呢,这是一个从兴趣发展为价值的过程,而通往这条路的桥梁就是能力。只有在职场和生活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把兴趣发展成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能力,才能够创造其价值性。
【兴趣是基础】
我们一生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爱好和兴趣,我们通常都喜欢说的兴趣是写作,画画,一门乐器等,这些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有内涵的。而这些都是第一阶段,每个人都能随便说出口。
今年我第一次去男友家过年吃年夜饭,第一次见到弟弟妹妹们,大家自我介绍熟络感情的时候,最小的弟弟说他是学艺术的,是个画家,妹妹说她学艺术的,是个古筝老师,是艺术家。我撇撇嘴,心里想我给自己封一个作家得了。这样一家人都是知识分子和大家了,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我的意思是现在95后比起80,90后更有个性和更愿意表达自己了,你可以说他们不够低调,但他们更明白和有更多物质基础去实现他们的兴趣和梦想了。
从这群孩子身上,从我们自身职业发展方面,从整个人生的规划上,我觉得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勇于去追求并且让它成为你的能力,甚至更高层次的价值回馈是很有必要的。
而还有很多兴趣是我们以为那不足以称为兴趣,也很少有人去往那方面发展的。我觉得很多人一看到兴趣这个话题,就会直接联想到有没有发展前景,简而言之就是赚钱不赚钱。然后如果对于兴趣的初级和基础太过于物质化的话,就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人云亦云。
日本有个女生从小就很喜欢收拾和整理,她先是每天下课后整理自己的卧室和每个角落,到后来帮助其它需要整理的家庭和企业,并给他们做演讲,她出了一本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2015年还被美国TIME杂志所“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人选,她就是近藤麻理惠。
其实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很好的多元化时代,大部分人吃饱穿暖后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的兴趣和志愿不要高大上到立志报国,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小爱好从而发展成为赚钱的能力(我的意思是除了写作,摄影,画画,读书这些广而泛之之外的兴趣),例如我提到的日本女生收拾整理这个爱好,在她做成这件事并且风靡日本以及海外之前,我想很少有人会认为这个兴趣会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其它方面的有人做成的但是很小众的有,喜欢玩游戏的成为职业玩家,主播;喜欢旅游写作的为杂志社写游记出书,爱好逛街的成为网络时尚达人。这些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可能哪一天你就离你的梦想很近了,成了那个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能赚钱幸福度还很高的那一类群体。
【能力是桥梁】
想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能赚钱,除了找到了兴趣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把它转化为价值的能力。能力是兴趣跨度到价值(赚钱)的桥梁。
很多人是不理解“能力”这两个字的。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你喜欢炒菜,像《武林外传》热心又逗逼的郭芙蓉顶替李大嘴去炒菜那一集一样,她虽然热度满满,但是连宫保鸡丁都炒得跟炭烧鸡丁一样,毫无色香味可言,那就讲不通你会炒菜,你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你还在炒菜的初级阶段甚至都不如。
能力包含三个方面:
知识——这个是在学生时代学习到最多的东西,这个属于每个领域的专项能力,在领域和领域,行业与行业中间不太好迁移,例如生物,数学,科研等方面。专项人才也一定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技能——职场通常是拼技能的。它是通过知识+经验+时间可以习得的。例如阅读,编程,写作等技能。这种技能通常可以自学习得,例如我们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
才干——才干不太能够被感知,是由先天的天赋+后天的修炼。例如一些好的品质,勤奋,坚持,专注等。品质都是内在的东西,那些不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后天也许可以通过一些心智的启迪而去习得和模仿优秀的人的这些品质,但是这些品质更多是一种从小便在骨子里生长出来的,支撑一个人成为怎样的人的主枝干。这也是最重要和最可贵的能力!
在我们把兴趣发展成为能力的道路上,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是:扬长避短,重点突击。
如下图:
优势——聚焦专注,精进,外化
优势这项自然是既喜欢又是自己能够驾驭的工作,能培养发展出这样的能自然是我们的目标啦!
退路——重新定位,组合利用
退路是虽然具备高能力但是不喜欢的工作,例如这个工作虽然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也是你很擅长的领域,或者还能给你其它精神方面的回馈,但是你就是突然不喜欢了,突然想突破其它领域了。那你可以通过跳槽来作其改变。
我觉得这种情况适用于那些牛逼的人,例如创业的雷军,马云。
潜能——选定,培养,刻意学习
潜能在坐标轴上是喜欢做但是低能力的事,这里可以说是优势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你发现了你的兴趣点。很多书都有讲述通过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是可以培养某个领域的专才出来,何况这里所谈的潜能还是自己的兴趣点,让它有价值和成为你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
盲区——躲避,授权,认真面对
盲区是你既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情。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盲区点,以前我们讲木桶理论要重视最短的那根木板,而我发现其实重视最长的那根木头,重视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是最重要的。虽然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可以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但是以幸福感和个人发展而言,如果可以选择,一生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解决的方法就是把你不擅长的工作授权出去,交付给更专业的人去做,而把时间花在你的优势上面。例如,我养狗了,我给小狗洗澡需要1小时还洗不干净,我拿给宠物店30元一次给我洗得干干净净。但我也会衡量自己这阶段的收入,收入越高越有能力的人,越可以通过价值交换把自己不删除的事交付给别人去做。当然公司领导也可以把工作授权下去,自己更擅长的事项,不需要事必躬亲。
(注:图片横坐标从左往右为喜欢到不喜欢,纵坐标从下往上为低能力到高能力)
【价值是结果】
虽然兴趣是基础,能力是桥梁,价值是结果。但是三者却是紧密相联系的,缺一不可。
如果三者缺了兴趣,那就和今天的课题,如何做一件喜欢的事还能赚钱这个话题背道而驰了。
虽然通过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假以时日或许你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和专才,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难度性太大长久不了。我们所熟知的很多伟大的人物也都是从小小兴趣开始成功之路的,例如喜欢投资的巴菲特,喜欢物理,数学的爱因斯坦,喜欢计算机的比尔盖茨。
我觉得三者中最容易缺失的是能力,这座让兴趣可以转变为价值(赚钱)的桥梁,这个特别重要的纽带。
其实很多事情光有兴趣和练习都是不足以成长,不足以达到创造价值这一步的,例如我加入了一个写作群,虽然每天吭哧吭哧的写作,但是一段时间后感觉素材越来越少,写的也越来越困难了。这就需要更多的对这方面的“学习”,这里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技能的学习吧。
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困扰和挫败感,是会让你怀疑自己最初的初心和打退堂鼓,并且伴随着焦虑不安的情绪,解决的方法就是需要应用你强大的内在和品质来支撑你前行,像奥特曼打小怪兽一样,一点点升级和进步。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里。只要你不忘初心,找准了自己所爱,那就只要赴汤蹈火,勇往前行了,而被虐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色彩是更斑斓的。
如果三者中缺少的是价值这一项会怎样呢?
世界资源是呈现稀缺性的,你在很多领域做得如何都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如果做一件事情你既有兴趣又有能力,但是就是得不到价值回馈那你一定是会对这件事偃旗息鼓的。
我理解这种情况为:
一,如果三者中间你未能达到自己理想的价值回馈,可能是你的能力还不够,如果能力够了就是还没有等到爆发的机会,那你可以选择继续坚持或者放弃这件事,而我想这本来就是你喜欢的事,你最初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精神的满足高于价值的回馈,那最后坚持下来遇到毫无价值回馈,或者价值回馈很少这种糟糕的结果发生的时候,你真的会那么在意吗?
而通常的情况下,在信息爆炸而人越来越浮躁的当今社会下,能够专注于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全做好的人越来越少了,与其担心结果,不如把自己在做的事做到极致,做到顶尖水平。
二,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以上所说的那类人,他们在人生长河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并且自娱自乐,这件事回馈给他们的价值多少并不是他们最看中的东西,他们更在乎于精神世界的回馈和享受,这种人才是值得学习和敬仰的人。我喜欢的人有一生致力于做学问的学者钱钟书。
其实不管你选择的是哪行哪业,不管你暂时有没有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觉得每个人都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到什么程度绝对不仅仅是你现在的特质,各行各业的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培养个人的应变能力来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是很有必要的。
知乎上看到过前几年诺基亚裁员的几张图,很多当时薪水和福利都很高的工程师也被裁掉找不到工作了,他们当初的办公室和休息室都是特别高大上的,可惜互联网时代的更迭就是如此的迅猛,让人措手不及。
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成为一种终身学习以及快速自学的能力,也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能力。我们也应该对这个时代感到高兴,因为国家富足的前提下,我们有更多自我能够选择和实现的理想和志愿。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