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直抱怨这个地方,但是你们却没有勇气走出这里。”
我们经常说,做别人太难了,还是做自己吧。可是,做自己何尝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呢?
说“不”是展现性格的一种很重要的行为,因为拒绝本身就代表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可是,说“不”是一件太需要勇气的事情了。
身边有一个朋友,文笔不错,学院的老师经常让她帮着写新闻稿。刚开始,她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老师交给她的任务,慢慢地,老师找她写稿子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一天晚上,她刚结束一个社团活动,在从外面往学校赶的路上,她又被要求写一篇稿子,急着要。于是,那天晚上她靠咖啡撑到了凌晨两点。
我问过她,没想过找个机会跟老师解释吗,这样无偿又没有尽头的工作,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不知道怎么开口。”
开口说“不”是有风险的,它很容易摧毁人情搭的桥,人和人关系的微妙和复杂就在于此。在社会群体中,想要完全表达自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人的社会性就决定了人是害怕被孤立的。当一个人察觉到周围的意见环境都趋向一个位置,而自己恰恰站在大环境之外,这个时候,想要发出的声音可能会被大众意见形成的螺旋掩盖。你在声势浩大的大多数里没有做自己的自由,这个束缚,来自内心。
现在正值暑假,不少人对假期都会有不同的安排,不管是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还是强化过去所得,在我看来,这都是在走出舒适圈或者说扩大舒适圈。
走出舒适圈的人是勇敢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圈子以外的世界是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的能力是不是能在得失间游刃有余。我认识一个姑娘,从我小学认识她起,她就是那种唱歌特别好听的女孩儿,上大学后,我以为她会加入学校的合唱队。结果,毫无舞蹈基础的她加入了校舞蹈团。
“感觉自己会很喜欢,就加了”这是她给我的答案。加入舞蹈团的她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她从来没跟我说过坚持不住了,很后悔这样的话。她偶尔会把膝盖,脚踝和后背的淤青拍给我,也就是开几句玩笑。
进入舞蹈队一年的她,已经被告知有机会参加今年一个舞蹈比赛的省赛。我很为她高兴,当然,这是一个走出舒适圈,通过努力如愿以偿的例子。有些时候,我们通过努力去尝试,结果不一定如我们所愿,这些时刻,才是绊住我们挪动步子的边界线。
吴昕在湖南卫视生活类真人秀《我家那闺女》中展现的生活方式一度引发热议。在舆论给她贴上“宅”“佛系”等标签的时候,我开始慢慢理解并欣赏镜头下真实的她,看起来小女生性格的她,要比很多人都勇敢。
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小但干净的朋友圈,偶尔挑战为生活增添新鲜感。重要的是,她会告诉所有人,她觉得这种生活状态是舒服的,是任凭谁质疑都不会改变的。
做自己有些难,不过,希望你敢。
网友评论